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电刺激C2C12作为细胞模型,研究低强度激光对电刺激引起的C2C12线粒体功能自由基损伤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以45 V 20 ms 5 Hz电刺激C2C12细胞,采用固定照射时间、不同照射强度的LIL,以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电刺激及LIL对ROS含量的影响,研究LIL对电刺激后肌管ROS的代谢变化的影响.结果:1)ES 75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ROS生成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功能显著性下降(P<0.05),电刺激引起的C1C12线粒体功能自由基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2)0.33~8.22J/cm2激光对正常培养细胞线粒体功能无影响,但可以改善电刺激引起的线粒体功能低下的状态,此剂量段为PBM的作用剂量范围;3)0.33~2.646 J/cm2激光可以促进细胞内稳态的康复,其机制主要与通过光化学作用提高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有关.结果说明:适当剂量的低强度激光对骨骼肌细胞有光生物调节作用,是一种无损伤的促进运动性疲劳或自由基损伤康复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运动性脊髓损伤的研究尚不充分,而且对其损伤机制和治疗方法也没有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受损轴突和神经的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BDNF转基因疗法将给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带来巨大的潜力。文章通过分析BDN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运动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特征,为制定运动性脊髓损伤的BDNF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前言 自1978年Dillard首次提出自由基在运动性疲劳、损伤中的作用后,自由基在运动性疲劳、损伤中的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我国1986年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起步,从不同角度间接揭示了运动与自由基的关系,并在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抗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运动性创伤或退行性病变。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是神经肌肉系统障碍的有效康复治疗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肩袖损伤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研究PNF对于神经肌肉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重点阐述PNF应用于肩袖损伤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DOMS症疼痛发生与急性炎症的关系及其治疗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认为,离心运动性损伤和炎症反应诱发了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然而,近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不支持此假说,DOMS起因的观点受到质疑.通过对离心运动性肌节重塑过程及整合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作用的探讨,试图证实DOMS和离心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是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物质。为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心脏形成机理的研究,加深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认识,通过文献检索方法,综述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信号转导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运动性心肌肥大是运动特殊环境刺激下,心脏发生的生理性反应;由刺激到心脏表型的变化,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是许多信号通路的汇聚点,其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也起了重要的信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骨疲劳作为骨代谢的一个研究分支,因其在疲劳性骨折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骨疲劳可能通过与日俱增的疲劳微损伤和过多的骨重建演变成疲劳性骨折,同时也可通过积极的反馈机制避免骨折的发生.就运动性骨疲劳的性别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性骨疲劳发生的可能机理、适宜运动对骨的保护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电刺激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对电刺激将来在发展运动员肌力、消除疲劳、提高技术效益以及体育医疗和健美等方面,探索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与运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已有的研究显示 :高压氧能调整和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能力 ,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对运动性损伤也有很好的疗效。但过高氧分压和过长时间的高压氧治疗可能产生毒性作用 ,氧自由基导致的过氧化损伤是高压氧毒性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螺旋藻对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螺旋藻对改善运动性损伤造成的肌肉组织学结构异常,减轻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促进运动后期恢复等均有较好的效果;②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引起的有氧代谢酶类活性下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恢复正常的Ⅰ、Ⅱ型肌纤维结构比例,恢复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亦有较好的效果;③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造成的线粒体破坏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法出现于19世纪末,起初用于医学治疗。将电刺激法用于体育训练则始于1970年。前苏联人柯茨(Kotz)第一个用电刺激法研究它对运动员在力量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他对运动员的肱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分别进行了电刺激,所取得的结果是颇为惊人的;在9天的电刺激训练(每次10分钟)之后,肱二头肌的力量增加了27%,19次电刺激后力量增加了38%;小腿三头肌在19天内力量增加了50%,弹力增加了11%。在柯茨所作的工作之后,电刺激法开始被应用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FDP)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1.6-二磷酸果糖对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预防运动性贫血发生、保护心肌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综合效果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刺激方法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对柔韧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及电刺激对柔韧性的影响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Mn—SOD是抵御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关键性屏障,为延缓运动性疲劳及预防运动性损伤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Mn—SOD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急性和慢性运动对抗氧化酶Mn—SOD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更好地认识Mn—SOD在不同运动方式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音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有关专家对运动疲劳以及音乐疗法研究的理论和成果。对运动性失眠产生的原因、主要的治疗方法、音乐疗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及音乐疗法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良好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能及时消除运动疲劳以及运动性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斅激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75-76,79
硒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硒对人体更多生物学功能的揭示及运动性疲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硒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运动营养学方面的关注,就目前硒与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损伤机制和检测指标两个方面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主要原因为机械外力导致骨骼肌的肌膜完整性、流动性和通透性受损,进而导致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一些蛋白如Caveolin-3、Calpains和Ubiquitin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细胞内的钙超载调控,机械性外力作用和代谢性刺激综合作用可以诱发、加重骨骼肌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学认识、中药恢复运动性疲劳的应用方法、中药在运动性疲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对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免疫能力、运动性贫血、抗氧化能力、中枢神经疲劳、运动性损伤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疗效,在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使用中药应密切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辨证论治,加强中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多种中医疗法恢复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时效性;谨惕中药的违禁成分,确保使用中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李永春 《体育世界》2007,(11):52-53
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论述了牛磺酸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尤其是抑制自由基生成,促进自由基消除,抗疲劳和抗运动性损伤方面。说明牛磺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