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吴敏  计琳 《上海教育》2011,(9):27-27
《上海教育》:同济大学是如何看待大学的社会服务的? 周家伦: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的,社会服务应该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其他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始终把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使命和责任。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并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变革应对国家经济模式转型及供给侧改革是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大学职能和使命与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协调和呼应需要大学治理变革策应.供给侧改革下大学治理面对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科技创新错位、社会服务脱节、文化传承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应对供给侧改革大学治理需要优化制度环境、实施依法治校;构建"管办评"治理机制、发挥"三方"治理作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大学治理文化,提升治理软实力,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大学的功能探究了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价值选择问题.认为,大学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以协同创新推动自身转型发展,都应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为价值选择,都应把大学的人才培养是根本、科学研究是支撑、服务社会是目的、文化传承创新是使命的价值选择统一于大学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建设评价的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学文化建设这一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文化是否体现‘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是否体现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是否体现服务使命的根本要求"的"三个体现度"的大学文化建设评价思想,把大学文化建设评价分为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和耦合度评价,分析讨论了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与耦合度评价的基本思想、指标设计与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教育和学术组织,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还要传承和创新文化。但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不同,大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及进程,而且直接决定了大学能否自觉于及怎样自觉于其社会职能及使命。负有传承和创新文化使命的大学组织,其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大学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被赋予或发现新的功能,但把服务社会发展作为大学的根本使命之一,却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共识。事实上,无论是核心的人才培养功能,还是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都隐含着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责任。上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科技创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大学的诉求不断增加,以"威斯康星思想"为标志,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得以确立。近几  相似文献   

7.
大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25年坚持走大别山道路为例,对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担当起大学的历史责任,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进行探讨,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加强服装学科体系建设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科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大学功能,亟需对高等院校的服装学科的建设进行综合改革和创新。本文以服装学科为例,探讨了服装学科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模式,认为新建大学的服装学科需要在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自觉地融入到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在服务地方中做出贡献,在贡献中求得自身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对"大学"重作界定。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重大。但它能够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是有限的。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大学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合理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界定在一定范围,即"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并以大学所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由于学科类别及其结构的差异性。由于学者教授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大学承担并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大学远离社会、脱离社会固然是错误的;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国家科学的脊梁、民族文明进步的希望。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以其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垄断性作用决定了国家的兴与衰。这一逻辑和事实决定了阻碍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必须率先解决,制约大学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作用的问题不能悬置也不容悬置。本文在回答为什么要提出"大学问题悬置"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大学有待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学问题不能悬置的原因。最后,对被大学长期悬置而未能解决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去行政化"三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