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及津、浙、冀、川、武汉等地出版社共14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社会史第三次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72家单位的135位代表提交了80篇论文和12部专著。会议围绕“中国社会史研究与现实社会”的主题,对“中国家族、家庭的历史与现实”、“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方法”等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论文及讨论情况概述如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史理论体系的建构山西大学王先明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的历史贡献》认为:“社会史学的兴起既同现代社会学的渗透密不可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密切相关,而且在社会史学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还将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发挥巨大的作  相似文献   

2.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社会史史料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17-1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等地 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作为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首次会议 ,大会首先回顾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结并肯定了 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会议期间 ,与会学者围绕着社会史史料的范畴与价值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社会史史料的挖掘与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首先 ,就社会史研究对象及其史料范围问题 ,与会代表孟世凯、冯尔康和张晓唯先后作了大…  相似文献   

3.
1992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社会史学会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60个单位的90多名历史学以及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的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史研究与中国农村”。大会提交论文60多篇,反映了近年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和成果。会议讨论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其一为“家族与婚姻”,与会者就历史上婚姻和人口问题、家庭、宗族组织和制度、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二为“社会史理论与社会结构及社区的宏观研究”,讨论涉及社会史研  相似文献   

4.
夏鼐编《中国原始社会史文集》,最近由历史教学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入夏鼐、裴文中、贾兰坡、尹达、梁思永、安志敏、石兴邦、佟柱臣、杨建芳、尹焕章等在解放后所发表的(一部分为新著)考古学论文十四篇.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由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的产生的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5.
自从张静如教授提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倡议后 ,中共历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青年人便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已经发表了许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师吉金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构建与嬗变———中国共产党与当代社会之变迁 ( 194 9— 195 7)》(济南出版社 2 0 0 3年版 )就是其中之一。该书视角新颖、结构严谨、资料详实 ,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部力作。一、此书对 194 9— 195 7年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自从社会史形成一门学科以来 ,国外对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就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方志为“地方百科全书”,其史料价值具有内容丰富、可靠性强和补国史之缺,详国史之加略的特征,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和自然科学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燕行录全集》是韩国出版的一部反映中国史料的资料集,其史料价值可与《李朝实录》相媲美,而从中国社会史资料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应胜于《李朝实录》.丰富的资料不仅反映了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也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领域的广阔历史层面,不少记载未见于同时代的中国史籍,可弥补中国史料的不足.中国学术界虽利用其资料推进不少领域的研究,但该书的史料价值仍需中国学界努力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张静如教授在中共党史及中国社会史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认为其指出的中共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浅、窄、粗”问题是符合实际的,其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历史研究的观点是切实可行的.张静如教授的社会史理论观点对中共历史和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该书为龚书铎先生总主编的八卷本《中国社会通史》之首卷,李瑞兰任主编,张怀通任副主编)最近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研究先秦社会史,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史料不足。该书尽量吸收相关学科,譬如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社会信仰和社会思潮》、《社会生活方式》等章节,主要建筑在对古文字的研究和考古资料的运用上,全书对史前情况的描述,则多运用了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8月22—24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此次会议一个突出特色是对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会议提交论文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张注洪教授著)已由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9万多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研究与文献资料概述”,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介绍了研究情况和主要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专题探讨”,专门介绍了怎样利用历史文件、回忆录、外国文献等进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方法。最后还附有“文献  相似文献   

12.
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恰逢国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肇兴,它不但是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选题的淘金地,而且为学者们进入并研究地方社会提供了路线图和资料库。地方志是研究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完善,新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为我们提供新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全息图片,以揭示地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不同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带来了中国史学的根本变革。吕振羽继郭沫若之后发表《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系统地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历史,初步建立起关于中国原始社会史的科学体系,并摸索出一套研究原始社会史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创之作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吕振羽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创者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章开沅教授多年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到目前为止,除与林增平教授共同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全书三册120余万字)之外,已发表的论文近百万字。最近,他从自己所写的数十篇论文中选出二十篇,以《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为题结集出版了。我们先睹为快,读了这本论文集和一些未曾入选的文章,略有所得,写出来就教于广大读者和作者本人。题目中的“反思”一词,意为对本质的把握,“反思的历史”,是我们对作者治史道路和过程的把握;“对历史的反思”,则是讨论作者如何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辛亥革命史加以本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先生的新作《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礼》),近期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视野开阔的法律社会史力作。它将社会史方法引入中国法律史的研究,用“长时段”的眼光考察清代礼法与社会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步入近代的内在动因也有独到的阐释与见解。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被称为“土匪王国”、“盗匪世界”,中华民国也曾被冠以“中华匪国”的“雅号”。绿林(土匪)问题既然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就不能不加以正视。绿林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过重大而复杂的影响,可以说,只有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才能使近代社会史的研究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层,才可能更清晰地再现近代“全息”社会。而且历史从来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从绿林史的角度去诠释中国近代史,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6日至8日,“严范孙、张伯苓学术论坛——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01年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华银投资控股公司联合主办的。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八十余位思想史、社会史专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何兹全、庞朴、王玉波、冯尔康等著名史学家光临大会并作重要学术发言。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刘泽华主任作了《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过程研究》的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8.
“二十五史”主要记载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人物传记,因此,研究社会史,很难立即想到它会包含丰富的社会史材料,可供采摘利用,或者也因为它的巨大部头把人吓坏了,只是为了研究社会史也不敢去翻阅它。这些都是难免产生的误解。其实,“二十五史”拥有大量的社会史资料,而且不难阅读和搜集,只需稍加说明,便可揭示出“二十五史”与社会史研究的内在关系。我们想从前辈史家对“二十五史”社会史史料的运用,从“前四史”的资料对社会史研究的意义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陶希圣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陶希圣最大的史学贡献,是创办和主持了《食货》半月刊。《食货》的创办,是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以及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之境遇的一个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历史研究新领域的一个结果。《食货》创办的史学意义,在于明确打出“社会史专攻”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拓荒与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史学融入世界史学新潮的历程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食货》的成功,得益于陶希圣在会通史料与理论之研究理路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贺晓燕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8-65,76
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随着出土资料、契约文书及民间文献、口述史料的深入挖掘与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中,社会史已突破传统史学,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集合相关文献,对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