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2.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闻视角(即新闻角度),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一般包括:选题角度,立意角度,表现角度等。新闻角度可以精心选择,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而随心所欲地编造或强扭。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新闻学大辞典》表述为:“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的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这个点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点,而是与上下左右有关联的点。从纵向来说,它处在某个层次。往上看,它形成仰视角度;往下看,它形成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新闻角度,怎样才能选择到最佳的新闻角度呢?《新闻学大辞典》注曰: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同一个新闻事实,记者采访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新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梁有才的新闻稿《县委书记核产量》,原稿  相似文献   

6.
田永杰 《青年记者》2007,(20):62-63
角度,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新闻都不是在那“浮搁着”,都需要借助记者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去粗取精,所以,尽管新闻都是对事实的反映,都是对一个事实进行报道,但怎样从同一事实中选择报道的角度,从哪里切人,以及报道到什么程度,说到什么“份”上,却是报报不同,各有千秋,这就涉及新闻报道角度怎么选,新闻报道的度如何把握的问题,说到底是个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确认。因此,记者怎样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亦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来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涉及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新闻角度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  相似文献   

10.
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采访角度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这就要求记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主体主观意识的客观表现,这种表现,由于新闻主体的立场、观点和认识能力、思维方法及表现愿望不同,其体现的主题价值和程度也不同。这就出现了我们选择事实的倾向性。在选择新闻事实上,如何把握这种倾向性,还有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是投入重笔墨还是淡笔墨,是选择甲角度还是选择乙角度,这都是倾向性的把握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既恰当又充分地体现把握取舍和选择的分寸,才能达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赵黎 《新闻爱好者》2012,(15):92-93
至少在20年前,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当时的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策划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在新闻实践中进行运用,新闻事实是毫无争议的新闻之魂。而在今天,各种各样的新闻策划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就连对新闻策划不甚了解的普通市民都能对新闻策划指指点点,于是这才有了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之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有全面的认识。说到新闻事实,就要弄清什么是新闻。所谓新闻,公认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决定新闻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1989年11月号发表的肖兆平《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以下简称“肖文”),对一些新闻定义作了较好的分析。“肖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定义: 新闻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似有不妥。第一,定义循环。第二,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客观的。现代科学认为,信息、材料和能量是物质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新闻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新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  相似文献   

15.
所谓选角度,就是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 同一个新闻事实,报道的角度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样。一篇新闻的角度如何选择,又直接受记者新闻思路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新闻思路产生什么样的新闻角度。乞新求异的新闻思路运用在角度选择上,就能帮你找到一个最佳角度。 本讲座拟将就这一问题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事物都是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事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我们能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之处,就算找到了角度。所谓新闻的角度,是指作者认识新闻事实和表现新闻价值的着眼点,是揭示新闻本质和彰显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才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把握最佳角度呢?善于从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主题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平  相似文献   

17.
上一次和小记者们谈到了新闻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新闻采写中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新闻是事实(见《新闻与写作》2003年第2期)。但是,这个原则仅仅是一个底线,或者是最起码的标准,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可以被登上报刊。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成为新闻,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放在头版头条,什么样的事实不用放在显著的位置?这次我们来谈谈新闻选择的标准,即通常所说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采访角度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这就要求记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人所共知,有什么必要再说? 其实,也未必! 近七八年在报社总编室当编辑,每年过手的新闻稿件近千篇。在稿件的修改中,除政治、政策方面的问题之外,大量的问题都与新闻用事实说话有关。在新闻策划和新闻业务的探讨中,也常涉及到这个问题。由此,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再思考。 思考之一:新闻发现从调查开始,从事实开始;新闻发现的关键是对事实的认识和把握。 无论在报社的周计划会上,还是在采访部门的业务会上,常遇到一个反复出现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会上情况多,线索多,大家议论风生,一个个的新闻点子便应运而生;反之,情况少,线索少,会议就冷场,议论不出什么新闻点子。所谓“情况”,所谓“线索”,也就是调查中得到的事实。 在报社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富记者”和“穷记者”。“富记者”的特点是:情况多,线索多,与此相应的是发稿多。“穷记者”正相反,情况少,线索少,与此相应的是发稿少。 这两种反复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正好说明新闻的发现是从调查开始,从事实开始。 新闻界有一种说法:记者带着题目下去找新闻。有一段时间,这种做法还比较流行,确也出过一些较好的新闻。对此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电视界的“声画两张皮”、“会议新闻多”等问题,总也解决不好,问题的结症在哪里?我的看法是:结症在于电视台现时的运行机制——采摄编三合一,尤以采摄二合一为要害。如果说采访是为了解决写什么、拍什么的问题,摄像则是解决怎么拍的问题。怎么拍?一般情况下,是在采访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摄像。它要求记者形象、真实、生动、自然地抓拍到新闻事实,并尽可能多地用图像反映新闻事实。这是个技术性问题,它涉及造型、构图、景别,运动镜头运用、色调、照明用光等。新闻摄像建立在新闻采访基础上,它在拍摄之前必须对所报道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必须明确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