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超  王晓露 《今传媒》2006,(11X):4-6
朱海燕简介:朱海燕,《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高级记。1957年生于安徽利辛,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83年任《铁道兵报》记,1984年后任《人民铁道报》记、首席记,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曾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先后发表新闻作品700多万字,1999年至2006年7次获中国新闻奖,60多次获省部级新闻奖一、二等奖。长篇报告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报告学《深秋挥泪送穆青》获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另有15部新闻专出版问世。[编按]  相似文献   

2.
秦超 《军事记者》2006,(12):33-34
他当过8年铁道兵,写的新闻稿件7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3次与青藏铁路有关。请看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的人生经历——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火车跨越莽莽昆仑飞向布达拉宫。在通车庆典仪式上,热情的西藏人民向青藏铁路建设的功臣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曾与青藏铁路结下30年不解情缘的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作为特邀嘉宾也获得这样的殊荣。7月16日,第1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朱海燕采写的消息《中国铁路实现飞天梦》再度榜上有名。这是他第7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也是继《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铁路建设宣传战线上,有这样一位新闻人:他至今采访行程已达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4圈,他采写了5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出版各类著作500万字。他曾获当今我国新闻记者荣誉最高奖———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这是我国近2000家企业报林的独秀;他所采写的《今天,秦岭启开山门》、《青藏铁路全线开工》分别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北方有战火》(与冉淮舟合著)一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情恋大京九》一书,荣获中国作协第六届报告文学奖等等。他就是《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朱海燕。投身铁道兵对于海燕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石俊美     
石俊美,中共党员,现任《晋中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大专文化,主任编辑。1996年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团员出访印度。 石俊美同志1963年应征入伍后,196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0师46团任专职新闻干事。1966年调到《铁道兵》报社当编辑、记者。在《铁道  相似文献   

5.
张建星:1958年3月出生,1983年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原本想当作家,一不小心却当了记者,且18个月后当上了记者部主任,1988年成为天津日报社最年轻的编委。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有数部文集问世。1995年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2000年起任天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在现场采访。之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惟独这篇消息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人民铁道》报创刊于1949年5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名,至今已有56年多的历史,是我国60多种全国性行业报中惟一一份双面彩印的日报。近年来,《人民铁道》报倍加重视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功能,采取了多项措施强化图片质量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全国新闻摄影年赛二、三等奖,全国报纸版面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二等奖,全国政协好新闻三等奖,中国产业报、全国专业报优秀作品新闻摄影金奖和总编辑慧眼奖等50余个奖项,其中青藏铁路和京九铁路建设的新闻图片还被国家邮…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文字消息类二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在现场采访。此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惟独这篇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具有新闻精品的重要特征,即主题重大,反映的是我国铁路渡海的新闻大事件;新闻的时效性强,属“今日”新闻;写作技巧讲究,可读性强;独有的深度,一条800字的消息,容纳了与新闻主题相关的7…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于1994年12月21日在北京中国记协新闻发布厅举行。一百六十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十六篇,二等奖四十九篇,三等奖九十五篇。徐福锋等十一名中青年记者获范长江新闻奖,丁邦英等三十人获提名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胡绳和李德生同志及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同向荣、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颁奖会。范长江同志的夫人沈谱同志专程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薛亚利 《青年记者》2017,(23):104-105
中国记协国内部原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评委、高级记者阮观荣先生经多年积累研究撰写的专著《怎样争获新闻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2版),是一本具有特别历史价值的新闻学专著.书中收录的文章不少是中国新闻奖评奖的办法和政策规定.这些文章当年陆续都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等报刊发表过,对中国新闻奖评奖的实施、完善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该书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所走过的不寻常之路及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打开了一扇大门,书中收录的文章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地被作者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关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报道题材时,一般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但这并不等于行业报与新闻精品无缘。这篇  相似文献   

12.
庹震,43岁,曾在河南省南阳县深河公社插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1982年毕业后到经济日报社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 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第七、八、九届全国青联常委。 1984年起,先后任《经济日报》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经济日报》编委兼记者部主任,1996年起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徐滔,34岁,1991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现任《法治进行时》专栏记者。1992年,参加工作一年后的作品《传单诊所》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3年,新闻系列报道《大山托起绿色的希望》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5年,长消息《跨世纪之路》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她还连续三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并四次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徐滔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在现场采访。之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唯独这一篇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09,(12):9-9
本刊讯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浙江省选送的参评作品中,温州晚报专栏《雪君工作室》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年,四个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另有9件作品获二等奖,5件作品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经过严格评审和公示后公布,有4篇产业报作品获得了三等奖,分别为:中国新闻出版报的《“媒体”应反思追星女事件》、中国艺术报的Ⅸ国学热三思》、中国航天报的《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连续报道、中国铁道建筑报的《北京正成为地铁上的城市》。获奖比例占整个获奖作品数额262个的1.5%。这个数字与综合类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获奖比例相比,显然是太低了些。  相似文献   

17.
杜献洲,1980年11月入伍,毕业于乌鲁木齐军区呼图壁军医学校,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新闻干事。1994年起任解放军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兰州军区记者站站长,现任解放军报记者部机动组组长、主任记者。他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足迹遍布全军150多个艰苦的海边防连队,还参与过抗击非典等重大事件的报道,4篇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两件作品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主要作品有《走向界碑七昼夜》《迟来的家书胜万金》《勇士一去不回头》《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等。2003年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记者,2004年获范长江新闻奖,被国家…  相似文献   

18.
陈栋  张丹丹 《今传媒》2006,(12):4-6
江作苏,1953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高级记者。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和湖北新闻奖,出版有《我随东风行万里》、《潮涌大江》、《江河归大海》、《记者心语》、《浙江星火借入楚》等多部专著。1995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6年获得第七届长江韬奋奖。先后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武汉的冬天有些冷,细雨下的湖北日报大楼却依然气势磅礴。近几年来,这座大楼里发生着不少令人振奋的传奇故事。除了每年收获不少中国新闻奖、湖北新闻…  相似文献   

19.
木东 《今传媒》2007,(1):4-6
米博华,男,河北赵县人,1954年出生.曾在天津、河北就学并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9年,在《中国青年报》任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人民日报社,任评论员、评论部主任,现任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