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金萍 《教师》2011,(24):125-127
华裔美国文学逐日成为显学,对其教学与研究日趋火热,本文从华裔美国的"越界"特点出发,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作出探讨,并提出有意义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华裔美国文学:应重视华裔美国历史与文学史的互动与改写;注重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多重"越界";注重解读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越界",以及在文化的交叉、变异与融合中产生的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华裔文学成为文学研究的热点和中外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但中外华裔文学的讲授却存在一个共性顽疾:即教学囿于族裔性的"本土中心主义"文化批评视角,忽视了文学固有的审美价值。华裔新作品内含的超越族裔性的普适伦理价值观及生态思想等文学审美因素,证明了华裔文学教学研究走出单一"唯文化批评",转向多元批评的可能性。"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实现这一可能提供了可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兼具了中美两国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是传承和宣扬中美两国文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一直备受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以多元文化语境为背景的文学发展时期,了解美国华裔文学流变,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元文化语境出发,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流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科学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5.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覆盖了文学主题与美国文化的研究。由于存在着跨文化交际,使其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典范。但是,从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角度而言,美国华裔文学的实践性使其更具有体验性,并在教学中实现了对比。本论文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华裔美国文学逐日成为显学,对其教学与研究日趋火热,本文从华裔美国的越界特点出发,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作出探讨,并提出有意义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华裔美国文学:应重视华裔美国历史与文学史的互动与改写;注重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多重越界;注重解读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越界,以及在文化的交叉、变异与融合中产生的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王晨曦 《考试周刊》2013,(59):13-13
美国华人的最初自传文学是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的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继承了这种自传文学传统,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力图塑造一种属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10.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华裔和亚裔文学圈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其中一枝独秀,其创作的女性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在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关注。本文将采用前沿的创伤理论,结合身份这一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为例,通过描写华裔美国女性在异乡栉风沐雨的生存状态和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揭开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女性所经历的种种创伤,强调华裔美国女性摆脱创伤、重塑自我身份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亭亭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女勇士》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困境,展现了华裔女性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做出的努力。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华裔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以及颠覆这一身份的艰难过程,旨在探寻汤亭亭在这部小说中对华裔女性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毕裔女小说家在美国华裔文坛上占有突出的领先地位:水仙花是用英语进行创作的第一位华裔作家,王玉雪被称作美国华裔文学之母,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受评论界注目的一位,谭恩美在美国华裔作家中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她们的作品凸现了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少数族裔意识,将对父权统治的悖逆和对种族歧视的反抗紧紧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籍华裔女性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文化选择.美国华裔女作家同她们的男性同行们一起,在西方殖民主义霸权话语日渐瓦解的背景下,创造出了美国华裔文学这一美国文学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张明悦 《文教资料》2014,(17):10-11
本文概括了现代美国文学中著名的华裔作家,通过对近一个世纪的华裔作家的作品分析,探讨了中美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对作家心理的影响,以及他们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成因。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苏佳莹  刘卓慧 《海外英语》2014,(14):208-209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文学界的族裔文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华裔文学作为一只新生力量逐渐展露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其中,最具代表的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将华裔文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例如:以谭恩美、汤婷婷等一大批女性华人作家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更是将家庭、社会、道德、种族等不同文化条件下生存、斗争、挣扎的女性群体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文将对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研究,挖掘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张雅伦 《海外英语》2013,(16):224-225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文学是属于美国文学大范畴下的一种少数族裔文学,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和史,在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华裔美国作家不断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发展。本文探讨了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梳理了华裔美国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人的自传文学传统开始于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也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特别是汤婷婷和谭恩美等人在继承这种自传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在她们的自传作品中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并力图塑造"混合文化"这一新的华裔美国人的自传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居勰 《考试周刊》2011,(15):16-17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华裔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文章通过以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戏剧《龙年》为个案,分析华裔对中国食物的不同态度,揭示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