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梳状导频插入方式下的信道估计算法的原理和性能,在频域上先对导频子载波进行最小平方估计(LS),并运用多种内插方法获取信道频率响应。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了OFDM系统中各种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优劣。仿真结论对OFDM通信系统以及其它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声通信是以声波信号作为载波的水下通信, 水声信道是水下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浅海中, 水声信道是通信环境恶劣的信道, 存在着较强的频 率选择性衰落. 通过对浅海水声信道的分析、建模、仿真, 验证了水声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还没有实现多信道多接口的功能。通过修改NS2中移动节点结构引入多信道多接口,使得路由协议能够灵活调用多信道多接口功能。对于新增加的信道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基于路由协议AODVPlus的实现机制,提出一种多信道多接口的信道分配策略,并通过仿真模拟与单信道进行比较分析。多信道多接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互通的性能,但有效的多信道分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System View对增量调制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仿真,通过对比理想信道和衰落信道构成的两种不同通信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为通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无线衰落信道教学演示平台。该平台首先引入不同类型调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环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道衰落对信号产生的失真影响;然后讲授不同信道衰落的统计特性及模拟产生方法;最后利用数值仿真获得不同通信系统性能。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加强了学生对无线信道特性及对通信系统影响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编程开发无线信道模型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通信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设计了一套用于移动信道教学的仿真模型实例。在课堂上呈现了移动信道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同时该套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利于学生课后演练使用。  相似文献   

7.
电力线传输中出现的高噪声、高衰减等特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针对电力线信道模型和噪声模型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道编码前后测试系统的误码率,可见在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加入信道编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电力线传输中出现的高噪声、高衰减等特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针对电力线信道模型和噪声模型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道编码前后测试系统的误码率,可见在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加入信道编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干扰衰落现象无可避免,信道编码技术可以增加编码增益,提高通信系统传输信道容量。极化码理论上可以达到香农信道容量极限,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因此引入极化码信道编码技术。基于Matlab计算机仿真系统搭建衰落信道仿真模型,在接收端进行去干扰处理,通过对比分析误码率和信噪比仿真曲线,发现误码率能够降低30%,表明极化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组成,信道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承担信息的传输和储存的任务,是构成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道的种类有多种.对单符号离散对称信道进行讨论,并具体给出了三种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11.
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受到码间干扰容易产生信道分配失衡,为了提高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均衡性,提出基于判决反馈均衡的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优化算法,构建无线多跳网络信道模型,采用判决反馈均衡器进行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过程中的干扰抑制和多径补偿,根据信道多径扩展覆盖的码元数进行网络信道分配过程中的前馈滤波调制,利用直接序列扩频方法进行无线多跳网络信道的线性均衡配置,采用自适应的梯度学习算法实现信道分配均衡设计,基于判决反馈均衡技术实现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的均衡性较好,抗多径干扰能力较强,提高了无线多跳网络的通信质量,降低了输出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2.
To reduce channel noise,fading,and inter-user interference effectively in the chao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user,a blind channel equ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ual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s proposed.Assuming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channel can be described by an autoregressive model,two separate state-space representations are used for the signals and coefficients.Then two unscented Kalman filters are used to estimate chaotic signals and channel coefficients simultaneous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track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in chaotic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t a fast convergence speed.  相似文献   

13.
OFDM系统改进的迭代联合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交频分复用 (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 ,系统的吞吐量和数据速率受到导频因素的制约 ,这种情况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尤为明显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联合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算法 ,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数据速率 .首先降低导频功率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然后在一个OFDM符号内 ,通过迭代进行的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来提高系统的误码率 .每个OFDM符号的初始信道估计值取自上一个OFDM符号的信道估计 ,从而该算法能有效地跟踪衰落信道的变化 ,因此导频的数目可以大大降低 .仿真结果显示 ,与传统的迭代算法相比 ,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提供更好的误码性能 .  相似文献   

14.
对功率控制和信道借用分配中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容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蜂窝小区中的同信道干扰影响,提出了干扰适应因子,得出一种新的简便可行的系统容量算法,大大降低了以往系统容量算法的复杂性。理论算法与实际的仿真结果相比较,容量曲线基本相符合,两者之间的误差不超过8%。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长距离无线数字通信中的信道编码设计方案。为改善通信质量,采用了(255,233)RS编码+(8,255)交织+(2,1,7)卷积编码这一信道编码方式。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级联码能有效降低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在无线数字通信领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分析8B/10B编码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改进型8B/10B编码方案.该编码在完成高速数据信道编码功能的同时,可另外提供一路实时低速信道.基于FPGA技术采用查表法实现了改进型编解码电路,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编码方案的有效性,并在Spartan6系列FPGA中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此编解码方法占用的FPGA逻辑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手机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不同的技术背景和市场环境下,手机的渠道营销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市场阶段的手机营销渠道的归纳和总结,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下的手机营销渠道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国内手机营销环节中的运营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更好地把握商机,明确自身在营销渠道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家庭智能化应用的重要技术,由于与其它无线技术共用相同频段,导致其结果产生交叉干扰,通信可靠性降低。通过对处于 WiFi 环境中 WSN 设备的通信可靠性进行研究,对自适应信道切换(ARCH)协议进行改进,与汇聚路由树协议(CTP)协调使用,重新设计了无控制信道的自适应信道切换(non-Ctrl CAH)协议。该协议基于实时检测的链路质量,以自适应方式切换到其它信道进行通信,以缓解WiFi 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扰环境中,与固定信道协议相比,non-Ctrl CAH 协议的包接收率达到 95%以 上,而且在干扰情况下 non-Ctrl CAH 协议的功耗仅为控制信道自适应信道切换(Ctrl CAH)协议和固定信道协议的 1/2。non-Ctrl CAH 协议能以最低功耗获得较高的包接收率,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环境中的 WiFi 干扰。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实验课程探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与传统试验教学进行比较,介绍了新开设的移动通信试验内容,以信道分析和调制方法的研究为主。介绍了移动通信实验实现的三个方面,包括硬件验证实验,初级软件仿真实验和高级软件设计实验,重点介绍了瑞利衰落信道特性测试与仿真试验的内容。对移动通信试验教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