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对上证综合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证指数日收益率主要受道琼斯指数日收益率的影响,受恒生指数日收益率的影响不大,而且道琼斯指数日收益率前一期值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当期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以及投资者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彬 《科教文汇》2011,(3):203-204
以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证指数的日收益为样本,基于广义偏斜t分布的APARCH模型进行样本内拟合。与现有研究大多发现股市收益率具有尖峰厚尾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发现中国上证指数的收益率经APARCH模型拟合后表现出负偏斜且尖峰薄尾的高阶矩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金融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金融资产价格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并有稳定的均值和有限的方差。通过对上证指数不同时间周期的收益率数据分析,各种周期的收益率数据的正态拟合不好,收益率数据呈现尖峰厚尾特征。日收益率和周收益率数据中,大于3个以上标准差的样本值远多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证指数ARCH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GARCH族模型,并以能够代表股市波动形态的上证指数日收益率为样本数据,考察我国股市的ARCH现象、风险补偿效应和对信息的反应速度等情况。结果表明,该类模型能较好地刻画股市收益率的ARCH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GARCH模型族对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对于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性,EGARCH(1,1)模型和E-GARCH(1,1)—M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同时还对两市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松  古伟涛 《内江科技》2009,30(4):125-126
通过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的正态性检验发现,自然对数收益率的处理方式可能造成错误发生,整个时期的非正态性和各年并不一致。通过比较三种正态性检验方式,指出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方法具有严重的统计功能缺陷,并提出在正态性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牛市期间和熊市期间的上证指数日收益率数据对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在牛市和熊市期间,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4.11%和4.08%,说明BP神经网络在预测股票市场收益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牛市期间和熊市期间的上证指数日收益率数据对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在牛市和熊市期间,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4.11%和4.08%,说明BP神经网络在预测股票市场收益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采集上证指数、GDP、M2和游资等指标,先得到"市场收益率与经济基本面的线性关系显著存在"的"假象"。然后通过采用DW检验和改进,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以及对绝对量与相对量的对比和综合分析,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加以验证,最后拨云见日,得到"市场收益率与经济基本面的线性关系并不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启动六年多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一环。研究创业板的收益与波动特征,对管理者与投资者科学决策、对创业板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创业板指数日收益率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引入t分布下的ARMA-GARCH-M模型,与同时期上证指数日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风险与风险溢价均高于上证主板;创业板市场虽然风险大,但是并不存在过度投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振富  赵彦锋  程道全  陈杰 《资源科学》2019,41(10):1935-1948
科学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在作物产量空间分异中的作用,对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种植结构选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2008—2010年各县田间肥料试验数据、耕地地力评价资料和夏玉米生长季气象数据,利用Boruta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定量评价施肥、土壤、气候、品种和灌排等5个组别共计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南省夏玉米高产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黄淮海平原区,中产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区和南阳盆地,低产区分布在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外围的丘陵山地。产量年际波动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产区。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均有重要影响。施肥,尤其是配方施肥,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并不能改变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上述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区域性因素的综合制约,有效保护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资源、通过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和改善耕地立地条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是保障可持续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加速农业信息港建设,是提高水果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本研究以Internet网络为支撑,综合运用ASP服务器端脚本开发技术、组件式GIS技术、网络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模型构建技术,设计出全国一省级一市县三个层次的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系统包括全国优质柑橘分布图、病虫害与品种、栽培技术、评价预测、市场信息和统计数据等模块,具有柑橘空问分布信息查询、病害辅助诊断、橘园适宜性评价、柑橘产量预测和网络教学等功能,目前正应刖于浙江省黄岩区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有效市场假设与分形市场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勇  郭林军 《预测》2002,21(2):34-38
本文主要是比较了有效市场假设与分形市场假设,也即比较了证券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有效市场假设对应于正态分布,分形市场假设对应于“肥尾”分布。我们发现沪深股指的周和日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月收益率因为数据太少结论有所不同。最后通过比较周收益率与日收益率发现指数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孙瑞英  王旭 《现代情报》2016,36(1):153-159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和CiteSpace Ⅲ软件对2005-2015年CNKI收录的主题为"物联网"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可视化图谱来揭示出国内物联网研究的时间分布情况、高产作者分布情况、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核心期刊分布情况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分布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出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模拟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茄子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贤赵  宿庆  衣华鹏  谭春英 《科技通报》2005,21(2):147-152,165
通过玻璃土箱试验模拟了交替滴灌方式、固定滴灌方式和常规滴灌方式对茄子生长、根系分布和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使灌溉用水效率明显增加,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达58.0kg/m^3,可节约用水30%以上并增加产量;交替滴灌减少水分入渗深度,刺激根系生长,明显提高根密度.并在土壤中分布均匀:交替滴灌通过部分根区干燥产生根源信号调节气孔行为,使蒸腾速率明显降低,而植株光合作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使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中共显性RAPD标记及产量性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标记是利用含有10(或9)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单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模板DNA进行随机扩增,比较不同基因组DNA的差异,RAPD标记具有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容易等优点,因而比RFLP更易于应用,但RAPD是显性标记,在分离群体中不能区别纯合显性和杂合显性个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都存在3个基点,通过必要的简化假设,推导出一个简单适用能反映各种植物性状特征(如单产、材积量、平均胸径等)与水热因子关系的W—T模式,经检验拟合效果好,并可进一步用于植物分布、配置、产量分析以及气候变化对农林影响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黄泥沙田和培泥沙田两种水稻土上,证实施用化学钾肥对早、晚稻均有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钾肥分配及其循环利用试验,初步探明把有限的化学钾肥用于早稻,再把提高含钾量的稻草还田,供晚稻再利用,可取得早、晚稻平衡增产,化学钾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9.
组织“水稻机械稀直播与乳苗稀播轻型、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万亩水稻亩产650kg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苏州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的研究开发,创立“水稻机械精量直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内领先成果。成果的创新点为:①以带式播种器与播量调节装置为核心部件,研制出水稻精量播种机,并配套大田精播匀播的农艺规范,是水稻精量直播技术上的重要发明;②以机械精量直播为核心技术,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是水稻直播技术的重大突破;③以杂交晚粳稻为主要品种,建立了相适应的轻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地提高了直播稻的适应性、稳产性与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甘薯乙醇的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薯在我国分布广、产量高,作为燃料乙醇的非粮源料来源已受国内较多研究者重视,但甘薯在中国的乙醇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壤等数据,运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中国甘薯的空间分布及乙醇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甘薯在中国可分布区极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40°以南的东南部地区,其中,未利用地可分布的总面积为593.7×104hm2。适宜用于发展燃料乙醇原料来源的未利用地面积为29.7×104hm2,按照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计算,其乙醇生产潜力为(83.3~166.6)×104t/a,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北省,其次是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如未来提高生产、管理及储藏技术水平,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甘薯乙醇生产潜力可达391.6×104t/a,可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50%以上的乙醇需求。因此,甘薯是我国极具乙醇生产潜力的重要源料来源,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甘薯乙醇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支持,同时甘薯乙醇产业布局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