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媒介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马拉松赛事和传播媒介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本研究认为,马拉松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主要为马拉松赛事管理体制、传播媒介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马拉松赛事竞技性与体验性相结合、传播媒介的社会公信度;马拉松赛事媒介传播的"市场定位"、马拉松赛事受众者的素养等。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7):565-56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群众体育赛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群众体育赛事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赛事管理结构不合理,赛事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赛事资源缺乏协调与统一,赛事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群众体育赛事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心理影射下,我国体育赛事被赋予过多政治功能,"乒乓"、"女排"已成为特有的外交符号,而今天的"奥运"、"亚运"等国际赛事更被部分人理解为"崛起"的契机,认定国际赛事必定能为国家形象和国际环境产生积极效能。然而,体育赛事以及报道对国家形象塑造、政治利益角逐和文化博弈3个方面,到底具有哪些影响力,应该根据当今国际环境和媒介环境进行冷静反思。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赛事规模不断的扩大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赛事管理出现了诸多困难。本研究引入赛事群概念,引导体育赛事管理视域从一维走向多维,无疑是个重大的突破,将给城市体育赛事发展带来新的篇章。同时本研究按照不同标准对赛事群进行分类,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四大类赛事群和不同的赛事亚群,为赛事群管理搭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整体竞技水平偏低、赛事赞助与组织规范化的欠缺、媒介传播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是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突出的发展弊病.建议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应当从制度创新、文化构建、媒介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整体环境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陶茜  陈国强 《体育科研》2015,(5):1-4+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借助公共关系中的公共传播理论及CIS理论,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塑造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北京、厦门及国外知名马拉松赛,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和视觉层面,提出建立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议。本文认为存在于赛事中的特定体育公共关系,能够促使赛事主、客体通过传播与沟通达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进而为赛事形象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推进赛事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藏族弓箭赛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深刻价值内涵。研究认为:藏族弓箭赛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通过藏族弓箭赛事的延伸,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产业创新发展、社会关系调适、弓箭文化交融,以及促进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国家认同实现升华。建议:创造赛事条件,打造赛事品牌,厘清赛事渠道,提高互联网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8.
苏雄 《体育学刊》2012,(2):69-71
对我国近10多年兴起的业余网球赛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都越来越多。提出要发展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必须壮大众多的网球爱好者队伍,赛事设计尽量大众化、人性化并与国际接轨,城市站点的设立要有全国性统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析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结合群众性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分析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中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认为,我国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政府管理失灵、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不对等、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等现实困境。应通过运用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职责、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手段进行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了解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结构特征,并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选赛提供决策参考,在梳理职业网球赛事体系发展进程的同时,进一步分析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基本类型与其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网球赛事体系在地域结构方面,呈现欧、亚、美三足鼎立的特征;在时间结构方面,呈现"相对集中,突出核心"的特征;在级别结构方面,呈现"低级别赛事数量多、分布广,高级别赛事数量少且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特征。呈现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地域间的经济水平、气候条件、网球人口和网球文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武术赛事的文化内涵及品牌文化的价值构成进行分析,针对武术赛事的品牌文化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推广策略:将武术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武术赛事品牌营销、对武术赛事的品牌文化内涵准确定位、武术赛事品牌文化的体验策略、武术赛事的本土化策略、多元化的新媒介传播,以期对武术赛事的品牌文化的构建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马拉松热,越野跑赛事在我国迅速发展。赛道路况复杂、户外天气多变等因素,导致越野跑赛事危险性较高。加之我国越野跑赛事起步晚,发展尚不充分,致使部分越野跑赛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故,更是敲响了警钟。安全性是越野跑赛事乃至整个体育赛事的根本,提高越野跑赛事的安全性迫在眉睫。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以提高越野跑赛事的安全性为逻辑主线,以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为例,对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越野跑运动员的自身安全意识与赛事风险认知、越野跑赛事标准的执行、越野跑运动赛事准入制度、越野跑赛事监督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此,对提高越野跑赛事的安全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关注北方地区高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举办冰雪运动赛事,共同协作发展冰雪运动赛事,传播冰雪文化,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高校赛事制度不完善、赛事参与主体单一、赛事资金来源有限、未形成高校特色的品牌效应等发展现状,从制度、主体、资金、品牌等方面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合作共享、多元参与的北方高校冰雪赛事协同发展路径。整合优化资源,形成联动优势,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中学篮球教育中存在的学用"两张皮"、篮球精神传授没有载体、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薄弱等基本教学问题,北大附中在实现课标中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篮球教育模式,并从赛事课程化、赛事德育化和赛事多元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在全员竞争表现化与实效化篮球教育模式和赛事中渗透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式易推广、易复制,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对武术功力大赛今后赛事品牌的塑造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重视赛事内容、质量和创意,突出武术文化内涵;拓展传播渠道;重视赛事包装设计上的符号表达;功法运动大众化开展和赛事的大众市场的培育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传媒占据主流的时代。传媒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我们仅以体育化的形式亦或通过竞赛比赛的简单形式去实现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推介与传播,则是难以实现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力量。中国武术应有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宽的发展领域。文章从传媒与武术赛事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得出:媒体化是中国武术以及武术赛事的必然与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以下几方面对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1.奥运赛事的文化传播观2.奥运赛事的传播价值(1)传媒加速体育产业化,为体育发展奠定竞技基础;(2)转播奥运赛事促进传媒技术的提高;(3)向公众传播奥林匹克文化;(4)奥运赛事传播影响大众运动观念和增加对体育的理解和喜爱。3.奥运赛事的传播模式论(1)传播学中传播模式;(2)奥运赛事传播模式论;(3)大众媒介的赛事传播优缺点;(4)新兴的网络传播。4.传播模式中的干扰因素5.小结奥运赛事的传播模式对于研究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扎根理论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消费者感知维度出发,研究体育赛事主题曲影响力。认为:体育赛事主题曲影响力包含赛事情景展现、赛事情绪诱发、赛事意义象征和赛事主题曲音乐美感4个感知维度;就对赛事评价的影响程度而言,赛事情景展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赛事情绪诱发,再次是赛事意义象征,最后是赛事主题曲音乐美感;除了赛事情景展现,赛事感知质量在其余3条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出:应重视体育听觉营销工具的运用,从赛事情景展现、赛事情绪诱发、赛事意义象征、赛事主题曲音乐美感4个维度优化体育赛事主题曲传播效果,并重视赛事感知质量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壁球公开赛的赛事规模、资金投入、观众状况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推动赛事逐步升级,参赛选手职业水平逐年提升,商业赞助逐步递增,同时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大幅度提高了现场观众对壁球项目的认知度.建议:实行赛事部门联动推广壁球赛事、重视对壁球国际景观赛事的打造与宣传、注重商业化包装、努力形成传统的品牌赛事、组建专业的赛事运作团队以保证赛事的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体育组织赛事营销的性质及基本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及市场调查法,结合营销学理论分析赛事营销的概念和价值,并根据竞赛表演服务的性质,提出赛事营销的基本策略。即竞赛表演属于以无形为主导的服务;竞赛表演服务传递属于中等接触水平;竞赛表演满足顾客特殊服务的程度相对较低;竞赛表演衍生产品具有媒介、促销、资讯和人才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