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DNA—钠盐结晶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分子模型的推论以及各碱基的性质,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说明了DNA的二级结构。它的要点是:DNA分子是一个右旋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3′→5′,另一条由5′→3′)平行地围绕着同一个轴,右旋盘曲成一双链螺旋,螺旋每盘旋一圈有10对核苷酸,高度为3.4nm;这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是由糖和磷酸组成的,糖和磷酸基在链的外侧,而碱基在链的内侧;这两条链通过它们碱基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从而维持了双螺旋的空间结  相似文献   

2.
正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DNA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DNA教具缺陷,分析DNA螺旋结构特征,提出一种DNA双螺旋结构动态演示仪。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形状特殊的零部件,引入特殊的尼龙线配合球头副辅助DNA运动,最终制作出DNA双螺旋结构动态演示仪。经实际授课使用,证明该演示仪能够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X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并不复杂,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连接成长链,两条长链通过A—T、G—C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结构,在此基础上螺旋成为特殊的双螺旋结构。但是DNA双螺旋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的半保留复制又是如何进行的?这很难一下子讲清,即使教师说得有条有理,学生还是难以获得完整的印象,这就必须借助于教具。市场上虽有各式DNA模型出售,但苦于不适用于教学,由它获得的印象是肤浅的。许多老师也自制过DNA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实验十二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本实验中有两副图片展示的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但是,此模型存在错误。因为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相邻碱基对之间夹角是36°,所以,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10对碱基对正好螺旋一圈,是360°。但教材中的图片展示的DNA双  相似文献   

7.
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中安排了学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邹支龙 《中学生物学》2009,25(11):49-49
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的双螺旋结构具有特殊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DNA模型,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NA模型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但是有的并不简单,成本也高。现介绍一种简易的DNA模型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形象化的具体模型,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又便于理解和传播。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生物技术性设计和制作的第一案例。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践活动,深刻体验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影响合作的要素,并从中总结出促进良好的经验,学会小组合作,体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DNA结构的阐明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到来,它的双螺旋结构具有特殊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DNA模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DNA模型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但是有的并不简单,成本也高,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现介绍一种简易的可在课堂中完成的DNA模型的制作方法,此模型还可用于DNA复制等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1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并于4月25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文章“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传奇性的“章节”之一。这两位幸运天才的成功奥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段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授课片段:教师对着课件中的DNA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给大家讲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之后,教师开始举例子:"同学们都穿着校服,上面都装有拉链,DNA的结构就如同这拉链是由两条单链组成。"教师边说边举起讲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拉链,"你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第五章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中提到:“作为遗传物质分子结构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么,如何正确理解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呢?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1、DNA分子由二条脱氧核着酸长链组成,两条长链互相盘旋成粗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空间结构。正象二根稻草搓成绳子后,其牢度(稳定性)大大提高一样,不难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就是其稳定性原因之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与碱基之间形成氨键。氢键的力虽…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成为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结构"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课堂上学生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对DNA为双螺旋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来完成DNA分子模型的建构.从模拟制作的角度看,这是非常好的学具,因为学生亲自制作DNA的立体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DNA分子变"微观"为"宏观",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但由于模型组件中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的模型材料、相应的共价键以及不同共价键插入位置的洞口粗细大小都匹配得非常到位,让组装不会出现"差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DNA分子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将DNA结构等效成两个光栅衍射的叠加即可以分析并计算出DNA分子的螺距、半径、上升一个螺距所包含的脱氧核苷酸数及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6.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中,Watson、Crick、Wilkins与Franklin四位伟大的科学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都应被铭记。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主要介绍的是Watson和Crick建构分子模型的过程,而对在这个过程中Franklin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介绍不够。建议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有争议的过程做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客观分析Franklin在这场竞争中主客观方面的劣势;在赞叹Watson和Crick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客观冷静地审视这一在现在的科研大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再次复制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客观冷静地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在新的研究范式和学科发展趋势下给生命科学研究本身和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启示,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并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把科研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基因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50年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充分证明了DNA结构的发现,确实是一项跨时代的伟大成就,它使得生物科学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的奥秘,生物技术、DNA重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广泛用于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DNA已经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是DNA结构发现 5 0周年。DNA双螺旋结构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了对话形式 ,述说了DNA结构的发现历程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设计"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1日: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已完成人类染色体的第一个排序。这是什么意思呢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所有的人类DNA都包含在23对染色体中,任意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的正中都有46个X形状的染色体群。每一条染色体都有着DNA的双螺旋结构。那就是人类基因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