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给广播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富有活力的广阔平台,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无法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向的复杂性,也很难有效指导广播内容生产及其传播效果提升,认知传播学重视"人"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左右。从认知传播视域出发,遵循认知传播规律,重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内容生产者;把握广播的媒介特色,创作富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声音文本;努力打通各种传播渠道,发挥"人"在传播中的主动性;明确受众身份,内容生产引领受众与细分受众并行,聚合受众内容生产力等,都是有助于广播内容生产和传播创新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了。广播新闻传媒的发展也是这样。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播新闻传播在节目内容、播出和接收形式乃至传播效果等方面更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而且由这种传播技术创新而催生出来的新媒体,正在推动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新媒体出现时间还较短,虽然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但并无"强势"可言。传统媒体广播面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空前的挑战。广播人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往往蕴含着机遇,将自身的资源与网络等新媒体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是广播应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对台广播正蕴育着新的变革,与之相伴而生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也将成了重新审视的热点,本文以对台传播实践为例,对对台广播传播目标、重点和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探讨因应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台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通过电视新闻来了解国家大事,电视新闻的传播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接收渠道。电视新闻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因而无法满足更多人群的新闻需求,但是电视新闻广播化传播,则能够以广播传播的形式对新闻内容进行多样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获取新闻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电视新闻广播化的传播形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广播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广播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广播频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独特性。频道专业化被称为中国广播的第二次创业。随着广播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成为广播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评优自90年代以来增设了连续(系列)报道类别。从中反映了连续(系列)报道正在成为广播新闻报道的主流形态,也体现了广播新闻评优与时代变革同步的传播理念和评优导向,亦说明广播人对连续(系列)报道这一深度报道样式的驾驭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现代传播产品的审美创造之前,首先来对本所说的现代传播产品与审美创造作概念上的界定。现代传播产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指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产品:广义上指任何在传播活动中所承载信息的物质载体。本所探讨的是狭义的传播产品,即大众传播产品。审美创造是人的一种实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使广播的未来发生了巨大变革,原有传播渠道的拓宽更便利了受众接收信息,网络时代的受众要求广播的内容更深化、多元化。总之,未来的广播媒介将在网络提供的契机下扮演独特的角色。一、三网融合拓宽了广播媒介的传播渠道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及3G时代的到来,使无线  相似文献   

12.
陈曦 《青年记者》2016,(24):77-78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201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9.5%,多达2.16亿,预计2040年将达22.1%.①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播通过单纯的声音传播,更会让人专注其信息和内容,更接近心灵,②老年受众对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使得情感类广播节目成为抚慰老年群体的最佳“心灵触媒”.“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渴望熟练使用新媒体,与时代齐头并进.因此,情感类广播节目应适应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变化,融合互联网思维,在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渠道三方面呈现出变革与突破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广播不变的课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介入使广播变成一个现代、新型和综合性的媒体。作为广播人,既要坚守张扬广播的传统,更要开疆拓土,为广播增添新的传播方式、接收方式,更多的节目样态、传播内容,从而实现广播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卜晨光 《中国广播》2012,(11):42-44
本文以中央电台“走转改”系列报道为例,从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传授效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广播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拓展,力求对其中的传播规律和效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陈曦 《新闻窗》2014,(1):57-57
怎样利用新技术让信息增值,怎样利用视觉拓展广播空间,广播语言怎样才能揉入亲情、与听众拉近距离是每个广播工作者的责任。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技巧、传播渠道都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深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李应宏  朱骐 《新闻窗》2012,(2):67-69
2005年以来,合肥、上海、辽宁、北京等地电台相继开播了故事广播。这种以播讲小说、评书和各类故事为主的专业广播频率,适应了信息多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由"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内容由"广播"向"窄播"衍化等发展趋势,满足了许多爱听广播、喜欢故事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9.
司颖 《中国广播》2008,(1):45-4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途径日益多样,传播速度日益迅捷,时空距离日益缩短,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伴随之,传媒发展呈现新潮流,身在其中的中国广播影视由此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广播同报纸、电视、网络等一起悄然点燃了传播媒体大战,如何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是当代广播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话题。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广播人要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增强广播的感染力,以此来影响受众。大力提倡广播记者练好嘴上功夫。广播是以电声为媒介的现代化舆论传播工具,是一种语言艺术。广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声音的传真性,是其它报道媒介不可企及的。广播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记者的唯一选择:以声音为表达手段,成为带话筒的记者。广播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带声音的录音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