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雨水排放成为了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正是为缓解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本文拟以南昌市朝阳洲园林绿化设计为例,分析论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共绿地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但是在海绵城市的探索之路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障碍。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其成为城市治水利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详细剖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六位一体"特征,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指导原则、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全民共建等四个方面设计出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期望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契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自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助推经济朝"质优速稳"方向发展,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双赢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能够良好缓解城市发展当中出现的内涝以及水资源短缺的现象。针对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来讲,一定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实现良好有效的设计处理,这种生态选择尤为关键。文中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理念,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设计模式应用要点,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蓬勃兴起。城市公园作为实践"海绵城市"的载体,其"海绵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如何在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种植四个方面的建设中应用"海绵"技术,使建成后的公园不仅在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作用上具有明显效果,而且仍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园的各种需求,是海绵型公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探讨了海绵城市的构建途径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胡慧芬 《科技通报》2020,36(8):62-64,110
为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近年来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在新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现有地下基础设施不到位老化导致出现内涝的现状,以及新校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应用,研究对策。以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概念在高校新校区乃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最终通过建设使高校校园及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地表径流量不断增长,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加之城市排水系统缺乏科学的规划,从而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构想。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总结,并对海绵城市概念下的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些国家也叫做城市雨水管理。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防止冲蚀和保持水量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保护水生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吸、蓄、渗、净,用水时能将净化的雨水循环再用,使城市弹性顺应雨水环境。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强调低影响开发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新型绿地系统区别于传统城市绿地,本文对LID理念下新型绿地存在的雨水处理不先进、海绵化程度不明显、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哈尔滨新区绿地及绿地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优先、径流控制、系统整合、立体布局"的原则,的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实践研究,意在解决新区雨洪管控与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效结合的途径,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研究样本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期发生的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危害性让人汗颜,引发的城市内涝现象尤为严重,表明了城市雨水治理还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面对城市内涝问题,本文是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从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以及带来的发展效益,探讨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能有效的解决干旱和内涝现象。  相似文献   

14.
总结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针对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主要应当解决指标权重与绩效赋值的有效性问题。基于群组评价理论对上述两环节的群组一致性进行研究,引入"平均距离共识度"及"P阶调和算术均值"分别修正指标权重及绩效赋值的群组内部偏差,保证专家个体评分的可信,最终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热岛效应、城市缺水、"城市看海"等城市病不断蔓延,为了解决这些"城市病","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处于薄弱状态,必然影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对于在降雨强度较小时,绿色屋顶对雨水的收集装置设计做了初步探索,希望有助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雨水收集环节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在社会对环境以及资源问题逐渐提高重视的今天,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篇文章主要就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重点就解决措施展开了讨论,最终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海绵撑死的建设方法,希望能够为城市建设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五批国家领导人,引入国际发达国家海绵工程案例实施规划,对部分雨水充足城市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出了人类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造之后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6年4月,西宁市成功申报为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先驱之一,并且出版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其与PPP模式的结合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的选择研究成为焦点问题,基于此,构建了最优组合赋权法与可拓物元相结合的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模型。首先,结合海绵城市的特质与PPP项目运作方式的特点确定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指标体系,然后引入G1主观赋权法与信息熵客观赋权法求解各指标最优权重,并运用可拓物元理论计算各PPP项目运作方式的关联度,以确定与项目最契合的运作方式,最后,以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嘉兴市”的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验证了该选择模型的适用性与科学性,能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8)
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在暴雨天气普遍出现内涝现象。为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旨在保证城市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海绵体使雨水在城市内就地吸收、利用的雨水管理模式。此文基于生态视角,主要从城市地面铺装、雨水花园、城市排水系统三方面对海绵体建设进行研究。对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农村公路建设优化,即通过对比传统农村公路建设的排水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排水,提出了将道路透水铺装系统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常见透水铺装材料性能和养护要点,旨在呼吁全社会相互协调,通过全过程管理的方式优化农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