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纷纷涌现的变革性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提出了挑战。教学论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实践性。教学论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论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与先导作用;实践性呼唤教学论抛开固守书斋式的研究,步入关注教学生活世界的研究之路。在重视教学论科学性的同时重视教学论的实践性,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新的极端。  相似文献   

2.
肖娟 《考试周刊》2014,(24):144-145
教学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读《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这两本书,作者对教学论有了很多的认识,对我国教学论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对教学论进行反思,前瞻教学论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只有来自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时,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教学论问题。要推动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的思考上,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探讨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无论是教学论学科发展理论基础和生长点的寻求以及方法论变革的呼唤,还是对当下教学理论体系超越的期盼,本土化教学论构建的热衷都不能无视现实教学问题。每一个教学论研究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教学论研究者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教学世界,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捕捉现实的教学问题,研究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论,才能有所谓真正的教学论的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论研究的实存论镜像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生存论为教学论走出困境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实践生存论视域下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的生存方式,是人、自然和社会历史的统一,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实践生存论转向成为一种必然,教学论研究的主题论域、研究者角色、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都在发生着转换。  相似文献   

5.
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一条不断追求"科学化"的道路,其背后隐含的是对学科发展确定性的寻求。随着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非确定性特征却日益凸显。而以确定性的寻求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揭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非确定性"的存在合理性,进而论证了教学论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即非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机制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超越非确定性的教学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学论研究的实存论镜像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生存论为教学论走出困境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实践生存论视域下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的生存方式,是人、自然和社会历史的统一,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实践生存论转向成为一种必然,教学论研究的主题论域、研究者角色、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都在发生着转换。  相似文献   

7.
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一条不断追求“科学化”的道路,其背后隐含的是对学科发展确定性的寻求。随着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非确定性特征却日益凸显。而以确定性的寻求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揭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非确定性”的存在合理性,进而论证了教学论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即非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机制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超越非确定性的教学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概念的分析谈教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教学论中的元概念。它规定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而且由于对它的不同理解,也规定了研究的层次与取向。因此,对它作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反思过去教学论研究的思路,而且对进一步发展教学论也不无启发。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西方与我国对“教学”的理解与用法,查找阻碍我们发展教学论的原因,并通过指出对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的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思考”的主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论是对教学论昨天的评判、今天的反思,还是对明天的构想,见仁见智者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学论形态的发展上。人们习惯于从其他学科吸收其研究成果,移植其方法论,来完善教学论的形态.应该说是不失正当之举。吸收也好,移植也罢,大多获得的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精神”,真正能够促进教学论发展的因素是学科教学论。本文试把学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作为研究教学论的逻辑起点,考察教学论与学科教学论的因缘,并以两者的结合部为切点,探讨教学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论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这门学科常被人误解,而遭受不应有的指责和贬低,大量非教学论或伪教学论“研究”的盛行和泛滥,更损害了教学论的声誉。如果对教学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清楚明晰的解答,就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教学论观念,消除人们在教学论上的误解和偏执,捍卫教学论的学术尊严,进而推动教学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口语教学的遭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国教育遭际的真实而生动的缩影。20世纪上半叶,汉语口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孕育期、定型期和低潮期,几经起伏跌宕,形成了语文教学领域特有的生态环境,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文化资源,为后世的口语教学提供了借鉴。20世纪下半叶的口语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口语教学的延续和发展。经过探索期、回归期和重构期的艰难言说,口语教学终于在21世纪来临之际赢得了自己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口语交际,这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深化和超越,是现代语文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导致了上世纪关于中国画前途的三次大的争论。近现代中国画的教学长期依附西画教学模式,丧失了自身的体系。在新世纪应加强中国画的教学改革,加强中国传统哲学、中国文学、中国美术史论、美术心理学、书法等知识的教学,以建立完整的中国画教学新体系,推动中国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的网络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围绕课本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高等教育应注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网络化教学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21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现状,采用翻转和传统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较,通过理论考核成绩及学生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三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考核成绩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是: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教学面面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讨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教学环境,提高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高校教材建设,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就是研究、改革、发展、创新。高校教材怎样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需要的?构建反映当代国内外科学、文化、技术的先进水平,适应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是摆在广大高校教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任务实践得好,就会大力促进和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进而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改革和发展的新型人才。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又反过来促进教材建设体系日臻完善,继而形成良性循环。那么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如何?试从需要、改革、发展等角度,阐述高校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材70年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1950年至1977年人教社英、俄语教材经历了迂回曲折、砥砺前行的过程;20世纪末,人教社英语、日语、俄语教材建设改革开放,开创国际合作模式,走向振兴繁荣发展之路;21世纪以来,外语教材深化改革,呈现了多元化、系列化、科学化、数字化的特点,并正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继续稳步前进,开创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将其纳入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纵观20世纪以来教学模式变革的四个阶段,可以发现其变革的根本动因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教学应时代和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产生,它在解决学生差异性和班级授课统一性的矛盾、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网络教学虽为当前疫情期间的被迫选择,但它也是推动我国教学模式变革的契机,它对“以学习者为中心”、柔性灵活、具备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大学课程教学以古典人文教育为特色,教学组织形式表现为经院读课为主,论辩和师徒制游学为辅,并通过师徒制游学推动学术文化交流。文艺复兴时期课程教学以新式人文科学教育为特色,教学组织形式表现为习明纳的创立、讲座的开设和实验教学的兴起,是西方大学教学由古典人文向科学实用转向的桥梁,为西方大学教学开创了全新范式。20世纪以来,课程世俗化的不断加强,促使西方大学课程彻底完成了由古典人文向崇理尚实的转换,西方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在启发研究式教学的基础上,衍变为开放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为特色,突出表现为多媒体网络教学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在新世纪中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习惯是新世纪对健康、健全的人才的要求.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