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心理—道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形态,兼有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共同属性,其特质集中体现为融合性。在心理—道德教育大课程体系中,学科性心理—道德教育、活动性心理—道德教育、矫正性心理—道德教育、隐性心理—道德教育是基本的课程类型。心理—道德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从创生理论、探索模式和引领操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心理—道德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层面的探讨与分析,同样需要哲学层面的破解与引领。心理—道德教育价值论纲,就是对心理—道德教育在价值哲学论域上的思考,是对心理—道德教育的价值意蕴、价值形态及价值立场等的理论阐释与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五种心理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教育在我国已呈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域建构起各具特色的心理教育模式,但在现行的心理教育实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教育模式可概括为五种,即: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青春期心理教育模式和协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与互补,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土壤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建构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中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为心理—道德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为心理—道德教育的形成积淀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心理—道德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加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网络法规与文化建设,切实改善青少年网络心理—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对象——网童的特点,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网童心理—道德的影响,注意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作用,是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应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土壤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也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也是对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道德践履的土壤,道德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场景,不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来。高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必须通过具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才可能由应然转变为实然。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全新特点体现在目标建构、内容建构、过程建构和评价体系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诺丁斯所倡导的关怀伦理与关心道德教育模式,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引导学生在道德关系建构过程中生成德性。这一理念与国内敏锐的道德教育研究者间存在共识。本人从哲学层面分析其对以往道德教育研究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心理—道德教育立足于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及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心理—道德教育意蕴。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视为开展心理—道德教育的有力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掘有益的心理—道德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主体素质的整体性与现代性发展,从课程视野出发可称之为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对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探寻心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智慧,要求我们厘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积极探索有效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心理-道德教育的三重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交叉和融合的产物,它兼具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属性,更体现为两者融合的属性。分别从心理教育视域、道德教育视域、德心融合视域,解读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操作内涵以及学科特色,旨在对心理—道德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的研究,应突破表层、直观、静态的分析方法,从内在、纵向、动态的分析观出发,以价值问题的处理为主线,将两者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教育主张价值中立与道德教育倡导价值干预是两大学科分歧的焦点。澄清两大学科在价值问题上的分歧,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对象的人相统一,将事实与价值相融合,促进两种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建构融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心理—道德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多元的文化沟通所带来的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学校道德教育要求用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观念,创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优化的道德教育环境对教育的观念、内容、模式、方法、目标等进行重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重点关注的课题。建构高起点、有特色、可操作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把握改革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在理念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少年为本;在内容方面,既要重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也要重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实施方法方面,使灌输引导法和实践体验法相结合;在改革途径方面,要建构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构大学、中学、小学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语言学习体验观和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以行动体验为核心构建多维互动、认知加工、语义建构和实际运用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行动融合语言学习和工作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动态行动过程中建构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态度发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结合语言学习体验观和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以行动体验为核心构建多维互动、认知加工、语义建构和实际运用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行动融合语言学习和工作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动态行动过程中建构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态度发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阐述对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探讨心理—道德教育的学科属性及其判别标准,论证心理—道德教育是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认为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或目标是人的精神建设,包括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心理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相似文献   

19.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品格教育模式到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关怀模式等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再到新品格教育模式的演进历程。正当性问题、本体性问题、实践性问题以及价值性问题等几个基本问题,构成了美国道德教育模式演进的中心主题。美国道德教育模式的演进,在价值取向、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等多个维度上,呈现出清晰的“整合趋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吴威威 《江苏高教》2012,(5):124-126
当前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回归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道德教育领域的生动展现。可以选择的道德教育模式与方法有:启发道德认知,以提升理性认知能力为主的理论说服式;触动道德情感,以道德体验为主的情感教育式;培养创新意识,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存在的开放建构式;践履道德行动,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实践体验式;开辟交往空间,以多端交互式虚拟存在的网络教育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