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适度的造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艺术化的教学辅助行为,可以增添课堂情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的厚度和深度,让课堂立体化。课堂的造境不可简单地视为课堂气氛的创设,更不能等同于煽情造势。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应该实现课堂之境、本之境、思维之境三的融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宋代咏物词的奠基。他的咏物词具有咏赞物性,传递情趣;物之异化,传达情致;“物”为所用,情结全章;“物”境朦胧,含蓄托情等特别的审美特征,使人们在品评、激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从作品阅读的朗朗上口美,读养审美情趣;从作品人物心灵的美丑评析中启迪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的匠心独运美,感悟审美情趣;从作品和谐韵律的音乐美,熏陶审美情趣;从作品的精粹语句的永恒美,激励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美的旨趣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彤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小拜年》歌表演课,课前在教室里张贴对联、窗花、福字,黑板两侧悬挂着鞭炮模型等,营造出过新年的喜庆氛围。  相似文献   

5.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儿童学教学必须突出师范性和示范性,教出作品中的儿童情趣。首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来读出儿童情趣;其次,要抓住儿童学的特殊表现手法,紧扣情节和形象,从语言等方面讲出儿童情趣;再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演出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7.
一、以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唱主角。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学生的阅读,可以有个性情趣;学生写作和理解,允许情绪化;学生做作业,允许强化趣味性。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如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存在,就会激发学生个体活力,从而使个体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其文人画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神似,二是境中有我,三是笔墨情趣。文章并从作家的绘画修养、个性情趣、哲学意兴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汪曾祺小说创作之所以能融注中国画的传统精神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与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元明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4):22-26,32
从小说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汪曾棋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其文人亘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神似,二是境中有我,三是笔墨情趣。文章并从作家的绘画修养、个性情趣、哲学意兴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汪曾棋小说创作之所以能融注中国画的传统精神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端和前提。政治教学中应努力从增强课堂的趣味和活力入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巧妙引题,激发兴趣;1.歌曲导入法2.小品导入法3.漫画导入法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1.亲自操作,激发情趣2.假设情境,激发情趣3.谈亲身经历,激发情趣4.创设情境,换位想象,激发情趣三.活动总结,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积极的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情境教学是教学二重性的体现,创设情境应把握好教学生成性和预设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朱永辉 《成才之路》2021,(15):110-111
计算机媒体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对计算机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助力语文教学。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藏”的艺术主要指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设置障碍、引而不发和境的营造。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有助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藏”的艺术,需要处理好“藏”与“白”、“藏”与“时”、“藏”与“度”及“藏”与“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提高微生物教学效果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对计算机学科导入新课时教学情境的设计进行了举例和分析,提供了热点新闻导入、问题引入、设置悬念、故事导引、游戏吸引、背景激趣、最终作品展示、创设模拟情境、创设挑战情境、体验挫折、直观演示和表演、引入生活实例等形式和例子。还提出了情境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科学、逼真、有趣,要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发展,要能让学生参与,要做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等。  相似文献   

16.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节奏,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视频仿真教学以其高效率、直观性、交互性、主动性的特点对促进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影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之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影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之三大因素,从教学教法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课堂效果之对策。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利用、整合手头的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二外日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库建立的原则。介绍了该库中的主要组成资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要通过设置情景、引发想象和知人论世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中深的意蕴和强烈的感情,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笔者所在课程组六年口译试验教学跟踪研究结果提出口译课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鳗鱼效应,对听、说、读、写、译能力有着明显的联动效应和刺激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