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2.
"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在中国流传了半个世纪.可是,我总觉得很奇怪,谁能讲出这么大的话来?谁能做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好象只有上天,只有天子,只有天王……才敢说,也只有天做得到.而天是否做到了,又只有天知道.  相似文献   

3.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就形成了把"自私人"作为人类经济行为的范式.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在不断得到修正,并推动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4.
教育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它同"物的生产"及其实现方式"三大实践"一道,共同构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职能同其本质是紧密相联的.首先,从人类生命史来看,即纵向看,在动物充斥的漫长的史前期,生物进化向着"人"的目标不懈努力."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之后,人类的生命史随即开始,同时,"人的生产"的历程也发轫于此.原始人不仅生殖、哺育和抚养后代,而且还向后代传授物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伴随人类生命的发展进程,前辈将积累起来的、日益增多的知识经验,同时也把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改进的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使后代浓缩地经历人类生命的发展进程,从而能够站在当代的前的沿,继续推动人类的发展.这种重现"历史人"  相似文献   

5.
小古 《初中生必读》2010,(Z1):62-64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是在航天技术这一高科技领域中,人类也得到了动物的许多"恩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与自然科学产生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不同,社会科学产生于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问题的关注,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开创的教育学传统,一开始就注重对自然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承认.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说,无非是在强调对秩序的珍重和对均衡状态的追求,强调有效率的教育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必须顺从人类的自然本性.但这种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和对自然秩序保持敬意的直觉表达在现代教育学中并没有完全得到理性的继承和解说.教育学在一百年的发展中过度地夸张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试图依靠新的研究技术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数学计量方法,为教与学提供可靠的指导.有些人认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各种综合性范式,这些范式应该能为整理人类各种知识提供连贯的和确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把教育研究引向了唯科学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进步的合理形态是:科学知识与生态伦理的有机耦合.科学知识的单向度增长并不代表文化进步本身,而只不过是人类的"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而已,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加剧"人-自然"与"人-社会"关系的紧张;消解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否定性维度.克服科学知识异化的最好办法便是以"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作为科学知识的航船之舵,从而使科技非理性主义理性化,科学知识人性化、科学进步伦理化和科学知识的潜在威胁虚无化.只有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信念,人类才能从消极自我否定转变为积极的自我肯定,科学知识和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伦理学史上的"不对称"与"后果论"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学生》2005,(12):21-2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人类长期实践而形成的谚语.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种瓜即可得到性状相似的瓜,种豆即可得到性状相似的豆.如播种西瓜即可收获西瓜;如播种蚕豆,即可收获蚕豆.形成这样的谚语还有,如"猫生猫,鸭生鸭"、"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等(图1).这些谚语反映了自然界极其普遍的规律,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的遗传现象(图1).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拥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吸收了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成果,让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得到科学层面的证实.他们在扬弃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物种在自然界中的辩证地位,为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并在"自然历史"的视角下接纳了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揭示了非人类中...  相似文献   

12.
杨雯 《华章》2007,(4):81-82
都说中国的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莫扎特以及更多的历史性的艺术家莫不如此,推而广之,人类一切足够深刻的艺术成就莫非如此,唯有在于这些艺术成就"本真地"打交道中,人类才能亲身体验何为自由.本文就对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这种自由是如何以一种真正的中庸之道相伴而来的,并浅析了在何处莫扎特的音乐与海德格尔的哲思殊途同归.最后得到一个关于莫扎特音乐以及关于艺术作品在存在之永恒游戏中何所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演化的数百万年历史中,99%的时间都没有"钱"这个概念,直到最近三四千年,"钱"才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现在人类已经不能摆脱有"钱"的生活.不仅如此,金钱还影响到了人类的社会和心理行为.最新研究显示,它会改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会使人变得孤立.  相似文献   

14.
[病文呈现] 同学,你在祖辈、父辈以及你这一辈人之间发现了什么吗?比如,长辈对晚辈是怎样关心与呵护的,晚辈对长辈是怎样敬重和理解的.这样,家庭和睦,气氛和谐,长辈们的优良品德才能得到传承,晚辈才能得到健康成长,人类的生命也才能得到永远延续……请以"生命的延续"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作文原题  相似文献   

15.
何为"殖民主义"?不同的视角,就可得到不同的答案.在世界各地区日益连接成一体的背景下,本文将"殖民主义"理解为一种系统内的权力配置,并尝试对这种支配、控制关系的缘起、性质以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做出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人类对地球的依存关系.在悠悠二三百万年间,地球始终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它的精华--物质和能量,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人类正是利用了这一切,才得于成功地进行农业开发、"工业革命"和涉及领域范围广泛、种类多样的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不断地满足人类的物质要求,也使人类的活动空间由地面扩展到地下、天空和海洋.然而,人类在创造"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行为引发了环境无情的报复,诸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地球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呼,自然界与人类已进入全面对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就是健康,它是人类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最初动机,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健康旅游强调的不只是旅游者对自己健康的追求,同时也要使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满足.健康旅游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的媒介[1].  相似文献   

18.
从48年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第一次掠月而过,到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全世界共进行了124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48年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第一次掠月而过,到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全世界共进行了124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