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子彬  查永江 《科技风》2014,(17):152-152
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进步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阐述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德彬 《科技风》2011,(15):200-201
古建筑艺术构件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山老城改造过程中古建筑艺术构件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提出旧城改造对古建筑地方历史文化元素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的防火问题一直都是近年来各界专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古建筑的防火是消防和建筑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古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及发生原因,对于古建筑的防火问题作了详尽的叙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希望同各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投入都将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发展,本文就古建筑的保护和修护意义和原则以及方法和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社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类遗产,在这些人类遗产中,古建筑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物质表现形式,是彰显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古建筑的修复上,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来展示古建筑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历史层面古建筑复原的基本定位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丽  刘雨薇 《科技风》2023,(2):156-159
乐山是一座拥有丰富古建筑资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保护古建筑与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为了能有效保护和利用乐山古建筑,让古建筑融合到城市发展之中,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及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一种符合乐山城市风格的古建筑保护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万寿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60-160,164
古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耐火等级低,因此预防火灾,是保护和利用古建筑的首要前提。本文以古建筑的火灾形势与火灾特点为切入点,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古建筑消防的先进理念,不仅探讨了群体建筑的消防保护,而且进一步剖析了单体建筑的消防保抿探讨现代消防技术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合、标准化翻译等解决方法,并简要列举了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对译表,力求以古建筑术语准确、生动的翻译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存很多砖石构造的古建筑中,有很多都已经亟需修葺维护,可是文物行业当前还未针对古建筑修葺质量管控有完整的标准与规范。基于现代古建筑修葺工作的发展水平,文中分析砖石构造古建筑的特点,针对现存有关其他行业规范在砖石构造古建筑修葺中的材料、设计与施工等层面的应用,并且对砖石构造古建筑修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6)
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具有操作简单、建模效率高、建模成本低的特点。本文通过采集古建筑多视角影像,利用Context Capture三维实景建模软件对文星阁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数字化存档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石庆  汪徐莹 《科教文汇》2013,(23):130-132,135
外语人才的培养受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制约,是外语人才的市场价值作用于外语人才的反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日语人才的培养在温州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关于其人才培养模式可供借鉴的实例为数不多。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温州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日语人才是本地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温医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试探索温州经济发展中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述高校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科学研究实践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科学研究平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场地等三个方面,论述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密切关系和重要性。高校应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之协调发展,以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得出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尚未形成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科设置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科技服务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改革评价制度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姚梦懿 《科教文汇》2020,(9):107-109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其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国贸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密结合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在结合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与能力特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任君 《科教文汇》2014,(34):74-75
城市规划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个分支,在其特定的领域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对城市规划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培养建筑学人才,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做出贡献。本文对城市规划专业现有的建筑学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积极探索适合现代社会建筑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为建筑师的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创新人才涌现和引领全球科技前沿发展的核心举措。该文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作用,探索面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进而阐述以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袁媛  廖彦罡 《科教文汇》2014,(11):45-46
旅游人才培养是我国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从其内容、特点及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期待为全面了解中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旅游人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国荣  张建华 《科教文汇》2021,(10):105-107
中医思维有别于西医思维,中医强调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感悟的直觉思维,关注的是整体。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育中医思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广受关注,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实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经验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凸显多元化选拔、进阶式培养和理解性支持的特色。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要从选拔、培养和支持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适合的成长途径与发展环境,拓宽人才选拔视野,重视人才早期培养,并通过政策保障特色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20.
符波  刘和  成小英  刘宏波 《大众科技》2012,14(3):156-158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急需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文章从江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教学项目的开展与实践出发,介绍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探索,并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措施等方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中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