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晴炜 《大观周刊》2006,(28):28-28
采访对象:中策装饰首席设计师 钟春艳 田园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美”。崇尚自然、结合自然,给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的人营造一个心灵休憩的居所。  相似文献   

2.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节目奖。节目通过24个美丽乡村,围绕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将田园牧歌的浪漫与乡村振兴的进程融合其中,以“思想+艺术+技术”的多元呈现与创作,完成特色田园乡村“诗与实”的意境创构,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勾勒出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新故事。  相似文献   

3.
自然散文,它是自然的回声。它像一幅山朦水胧的淡墨水彩,描绘着烦躁中的一方宁静;它像一曲悠远绵长的田园牧歌,抒唱出寂寞中的一丝温情……  相似文献   

4.
2010年庚寅虎年春节,恰逢西历21世纪第一个10年。从中国久远的天干地支60一轮回纪年到新世纪,从农耕社会的田园牧歌到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互联网已经成为汇聚社会万象、人们交流喜怒哀乐的另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叶子 《出版参考》2010,(11):24-24
“六一”前夕,接力出版社出版了《14只老鼠》系列图画书,该系列图书是日本著名图画书画家岩村和朗先生的名作,文字极其精炼,但内容却非常深厚,既有田园生活,也有教育哲学,对儿童富有很大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纷纷加快推动融合发展。目前,虽然融媒体新闻产品数量巨大,但是高品质的内容依然是稀缺资源。《乡村干部报》打造的新媒体栏目《诗咏田园》,在几个月时间里累计阅读量近百万,成为一个“现象级”爆款融媒体作品。本文就以此为例,分析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产品。《乡村干部报》学习强国号自2022年3月30日上线新媒体栏目《诗咏田园》,截至11月3日12时,刊发68篇田园诗词赏析文章,累计阅读量100万余次,单篇最高转载量达7万+。可以说,一个“非主打”的新媒体小栏目受到了读者的热捧。为分享经典、传播“乡愁”,该栏目定位是为读者提供一块安静读诗的“小田地”,没想到上线后却收获了大反响。其中《春日》《春山夜月》《忆江南》《渭川田家》《新晴》《江村》等8篇,被党报头条等媒体平台转载。一批大学教授、诗词研究专家等专业人士成为栏目特邀推荐人,基层干部、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各行业诗词爱好者纷纷表示“愿意推荐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词”。新媒体栏目《诗咏田园》不仅可以传播优秀的经典诗词文化,还可以为《乡村干部报》积累人气,增加读者的黏性,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相得益彰,各自发挥出其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西乌旗,还保留着内蒙中部最好的草原。但是。这里也蕴藏着一个储量为141亿吨的大型煤矿——是选择现代化的,创造巨大财富的工业化但又破坏了环境的生活,还是选择保持了千年的,田园牧歌式的低生产率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周口店田园洞化石的分析结果,现代人类的起源可能比“来自非洲”单一模式复杂得多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南6公里处,有一个不大的石灰岩洞,叫田园洞。4月  相似文献   

9.
张虎林 《新闻世界》2006,(12):37-38
居住在钢筋水泥“盒子”里的都市人,谁不渴望坐在家里就能过上美丽浪漫的田园生活:吃自己亲手种植的花草茶,在姹紫嫣红中享受一种幽雅情调。就 连美国总统布什,都热衷种菜养花呢!然而,绒里人哪有土地呀?如今好了,一位叫马琳的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设计的时尚“迷你菜圈”一问世就风风靡京城,还出口到了日、韩和新加坡等她。这一绝妙创意,为女孩赢得了200多万元惊人财富!且看她有什么成功秘诀:[编按]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异托邦”理论是以乌托邦为切入点进行阐释的,它是在真实场所中被有效实现了的乌托邦,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块飞地。《向往的生活》中建构的乡村空间虽真实存在,但它是以城市人为话语主体对乡村展开的臆想般田园牧歌,是经由媒介视听语言手段进行重新编码的异质性乡村空间,此时也面临着媒介化展演与资本逻辑带来的商业化收编。  相似文献   

11.
自《那山那人那狗》与《暖》之后,霍建起电影的乡村(故乡)主题书写发生了明显的变奏,进入到乡村与城市的二元书写的框架.由《那山那人那狗》和《暖》所建构的田园牧歌式的乡土世界被打破,乡村已不能维持一种自足的空间存在.到了《1980年代的爱情》,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城市正式登场,恬静的乡村书写与被压缩、被省略的城市时间书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城市的形象遭到改写,由彼时的憧憬、眺望与想象变为和乡土田园相对的一个掠夺式的符号或象征,而霍建起的田园理想也在变奏中呈现出某种悲凉的意味,犹如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下,在农村的人们通过视频来展演乡村生活,猎奇心理促使受众点开一个又一个的“土味”视频,网络迷因的快速复制与狂欢让“土味”视频实现裂变式传播,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易与受众产生亲密性,构建情感认同,“土味”视频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为了使“土味”视频更好传播乡村文化,需要强调原生态,构建山清水秀的田园牧歌;平台和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新农人,鼓励内容创作;加强官民合作,形成和谐、多元的场域。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人文关怀意识的薄弱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人文精神在西方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动了近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从公元前1世纪前后至公元5世纪,独立意义和古代图书馆在西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图书馆及向普通学者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随着17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图书馆管理方式上以读者方便利用图书为前提。由此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加速形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更加重视文献的利用,更加关注文献的管理和传递服务。  相似文献   

14.
吴四威 《中国广播》2008,(11):73-73
《快乐田园》是襄樊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3月开办的一档对农村广播节目。每天18:00-20:00播出。《快乐田园》的宗旨是为农民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农”事。《快乐田园》下设的固定子栏目有:  相似文献   

15.
何亮 《军事记者》2013,(4):62-63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干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岁末,我们十数人相约前往寻甸县柯渡镇,踏访红军长征的圣地。 还在清晨,便已是朗朗晴空,看着路旁的绿树向后飞奔而去,心魂莫名激动,思绪飘飞走远:那里会是怎样一个情形?舒适安逸的生活是否已淡化了那里浓郁的历史氛围?不知绕过多少盘山公路,只觉车子从山脚爬到了山顶,又从山顶蜿蜒而下,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柯渡。才进村镇,就见炊烟袅袅,狗吠鸡鸣,老人四处散坐,小孩嬉戏打闹,空气中弥漫着乡村特有的混杂着稻草、粪肥和炊烟的气味,竟是一派舒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2,(10):7-7
张同道在2012年第4期《南方电视学刊》撰文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得如此迅猛,出乎预料,击碎了关于纪录片的经验认知与习惯想象。然而.纪录片一旦跃上“舌尖”,必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启示。1.爱众观:从小众到大众《舌尖上的中国》把记录片从小众带进大众视野。成功地为社会设置带来了话题议程,建了一个田园纪录片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美食提取了不同人群的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消解了意识形态分歧,而与美食相应的故乡、童年、母亲等元素则唤起每个观众心底最温柔的情感。大多观众居住在城市,穿行于钢筋混泥土的丛林.忍受放假、拥堵、加班甚至食品安全的生活重负,这些潜背景与《舌尖》里的田园生活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因此,观众与作品之间达成美好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8.
臧跃军笔下的牛,意气飞扬,神韵丰富,点缀以牧野村寨、迷离山色,悠悠然一首“乡间牧歌”在你耳边吟唱!无数鉴赏者画前驻足,都觉得能嗅之以乡土气,闻之以短笛声,墨化烟云,妙合自然。它调遣你的神思,引导你走向一个被预约的田园境界,激你想象无穷,久久不忍离去。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我深信“艺术魅力”对人情感的“牵引”作用,著名国画家张正恒的一幅《井冈山图》,使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谁说不是“艺术魅力”使然?臧跃军的画,同样让多少人唤起对乡间生活的回忆与向往,似乎也在调遣着人们的情感!  对臧跃军画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胡春秀 《新闻界》2005,(5):43-44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应该说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讲究施仁政,推仁义,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核心不外乎也是一个“和”字。所以,“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已物我的和谐.”因此,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中国社会最高的价值标准.当然,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而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它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党、政府、人民耳目喉舌的媒体,当然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媒体应担当起以下责任。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图像中心时代,具有视觉性的图像、视频正占据着人们的生活。从视觉符号入手探讨李子柒视频中的行动、演员、展示、资源、空间符号元素,归纳了归隐、陪伴、怀旧与审美的四种文化意象。这些意象建构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浪漫化想象,具体内涵包括优美而宜居的乡村景观、简约而诗意的劳作过程、和谐的人与世界关系与留住乡愁的怀旧记忆的田园想象。李子柒视频是当下视觉化传播语境下构建的媒体景观,它超越了当地性,而使不同文化、不同符号系统的人在现代性的共通意义空间中建构了相似的田园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