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讯问具有结果价值和程序价值.这两种价值的不同追求决定着侦查讯问的诉讼结构,而且该结构一般与庭审方式保持了相同的运作理念.然而从我国1996年刑诉改革以来,对抗制特色庭审方式与强职权侦查讯问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价值冲突,以致司法实践中两种制度难以对接运作,问题颇多.本文试从此入手谈谈侦查讯问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宾凌 《湘南学院学报》2015,(1):27-29,48
控辩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原则之一。依据该原则,行使控诉权的控方与行使辩护权的辩方之间,应当在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对抗活动;但在我国,目前由于侦查权力过大,犯罪嫌疑人权利受限过多,在控辩关系上呈现不平等状态。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要求侦查阶段的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对控方的权力进行合理规制,赋予辩方更多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基本上确立了当事人主义倾向的庭审制度,旨在达到“公正审判”,但在侦查阶段却依然适用职权主义的模式有时甚至有超越职权主义的成分,这不仅违背程序公正所要求的程序参与性和平等性,还导致了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失衡,以至于与庭审的衔接出现问题。为了在侦查中为整个刑事程序打好事实基础,有必要采取体现效率的行政模式,也就是使侦查由职权主义走向当事人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律师在场权进行了论述,该阶段的律师在场权是控辩平等对抗诉讼结构的内在要求,赋予该阶段律师在场权,有助于实现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有助于遏制刑讯逼供,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控辩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原则之一,其目的在于正确定位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该项原则,行使控诉权的控方与行使辩护权的辩方之间应当在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对抗活动。但我国目前由于侦查权力过大,犯罪嫌疑人权利受限过多,在控辩关系上呈现"一边倒"。因此,应当对控方的权力进行合理规制,赋予辩方更多的诉讼权利,从而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侦查阶段的控辩平等。  相似文献   

6.
新刑诉法明确侦查阶段律师享有辩护权,在程序设计上强化了侦查阶段的控辩对抗,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应对侦查阶段律师行使辩护权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抗制诉讼机制下,由一个中立的裁判者做出裁决时,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对诉讼结果将产生关键性影响.当事人诉讼平等是对抗制诉讼机制实现司法公正的理论前提,也应成为确定民事证明标准的法理基础.当事人诉讼能力平等是确定证明标准的前提,风险平等是确定证明标准的底线.合理的证明标准应使诉讼风险、错误裁判几率、错误裁判的潜在损失及成本在当事人之间平等分配.一般而言,低要求的证明标准较高要求的证明标准更有利于实现当事人诉讼平等.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参与式侦查程序”是指,保障辩护律师能够参与讯问其他共同被告人,加强辩护人在侦查程序中的参与权,使被告人较早地参与侦查程序,形成更具有沟通性的侦查程序。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企望对德国刑诉改革动态窥一斑而见全豹。此外,探讨德国刑诉制度对我国刑诉法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侦查程序不具有真正的诉讼形态,而属于一种典型的超职权主义的、行政化的单方面追诉活动.为了实现诉讼程序的正当化,保护涉讼公民的合法权利,应通过引入司法权保障机制和确保辩护方的诉讼主体地位来对我国现行侦查模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证据展示是对抗制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我国在借鉴对抗制刑事诉讼的一些做法后,应当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本文就证据展示制度建构中的几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刑事速裁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相较于刑事简易程序而言,被进一步简化设计,以达到使刑事案件被"迅速裁决"的效果。该程序作为一个新的程序,是我国推动司法改革的一个新探索,待时机成熟时,可将该程序扩大适用于所有罪名,在侦查阶段引入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缩小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的条件限制,促使刑事速裁程序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侦查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正常行使存在诸多困境。审判中心主义对律师调查取证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律师调查取证权应当以实现控辩平等对抗为发展方向。故而需要构建贯穿诉讼全过程的控辩平等对抗的诉讼格局,拓宽律师调查取证权行使的时间维度,赋予律师广泛的在场权,完善律师调查取证权行使的保障机制,确保律师调查取证权顺利行使,进而实现控辩平等对抗,助力审判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参与武侦查程序"是指,保障辩护律师能够参与讯问其他共同被告人,加强辩护人在侦查程序中的参与权,使被告人较早地参与侦查程序,形成更具有沟通性的侦查程序.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企望对德国刑诉改革动态窥一斑而见全豹.此外,探讨德国刑诉制度对我国刑诉法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16.
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对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应定位于广义辩护人 ,而且应有效地保护其会见权 ;在起诉阶段应有广泛的阅卷权和平等的调查取证权 ;在审判阶段应重视辩护材料和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相似文献   

17.
王夏玮  成巧云 《时代教育》2006,(12):156-156,151
我国的刑事诉讼进程总体说来属于一种线性结构.侦查阶段作为这一结构的起始和独立阶段,在聱个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侦查程序中的证据收集状况往往决定了最后庭审的质量与结果.然而,我国现行侦查模式的两方组合式样以及侦查机关在其中所处的绝对优势地位也使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侦查阶段容易受到侵犯.笔者欲借写作本文的机会,拟在分析我国侦查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此的完善构想以期侦查程序能在查明案件事实与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8.
侦查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诉讼大厦的基石。在分析我国侦查程序的缺陷的基础上,对我国侦查程序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对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应定位于广义辩护人,而且应有效地保护其会见权;在起诉阶段应有广泛的阅卷权和平等的调童取证权;在审判阶段应重视辩护材料和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相似文献   

20.
程序参与原则是程序正义的最底标准,它要求参与诉讼的双方地位平等,但平等的前提是权利(力)对等,不允许诉讼的任何一方有凌驾于另一方的权利。在该原则指导下,刑事诉讼控辩双方应实现平等武装,辩方有足够的权利与控方对抗。而我国目前立法的规定却表现出辩方权利尤其是辩护权严重不足,以致控辩双方权利失衡的局面,不仅悖离了程序参与原则的要求,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