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需要一点灵感的。的确,只要灵感一来,学生写作就会思如泉涌、妙笔生花。然而灵感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许多的学生写不出文章时总会以一句“没有灵感”来搪塞教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呢?笔者认为,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厚积才能薄发。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灵感思维,就必须为灵感思维构建起一座厚实的思维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2.
考生在地理考试中产生"思维堵塞"是常有的事.每当遇到无从下手的试题,许多考生往往表现出无可名状的无助与无奈.对于发生"思维堵塞"的试题,大多数考生或是轻易放弃,或是胡乱作答,应付了事.那么,当考试遇到"思维堵塞"时,如何才能产生顿悟,获得思维灵感呢?以下六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起并创建思维科学论,提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在语言应用还是在语文写作上,灵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灵感思维就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一、加强积累,奠定顿悟基础法国著名评论家丹纳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  相似文献   

4.
灵感絮语     
王晓云 《初中生》2011,(23):26-27
一天才和勤奋者作伴,灵感与思想懒汉无缘。如果说灵感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那么实践才是使创新之火熊熊燃起的木炭。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  相似文献   

5.
杨俊 《文教资料》2010,(34):78-79
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存在。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习作开启灵感之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数学题做得多了,我们难免会形成许多特定的思维,形成解题思维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不能让思维限制住自己。如果让思维限制住了我们解题的灵感,那这思维就成了"想当然"的思维,错误也会由此而产生。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题目:如图,将一块长方形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形的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剩下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表明,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彼此渗透的结晶。灵感思维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实际中的存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中缺乏这种思维,文章就难以有新意,写作中最高的境界则是创新。因此,“灵感”在作文教学中就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那么,何谓灵感?灵感并不是虚玄的东西,它是人的大脑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的结果,灵感思维是以大脑右半球为基地的,它在大脑中潜意识运行,  相似文献   

9.
杨宝霞 《考试周刊》2014,(61):29-29
<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引导我们提出一个一个"为什么",让我们认识许多未知邻域。那么何谓"问题意识"呢?笼统地指一个人提出怀疑、反思、批评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实际问题或现有理论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被称为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产生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艰苦的探索,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瞬时性的特点。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科学发明的孜孜不倦追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灵感不仅存在于科学发明、文艺创作的追求中,更存在于艺术创作和语文教学的艰苦劳动中。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同志把思维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为我们研究提高智慧问题提供了一个正确思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智慧,首先必须注意灵感思维与常态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灵感思维也就是顿悟思维,在科技史上灵感思维一次又一次地使科学家顿悟深奥的科学难题;一次又一次地导致伟大的科学发明与发现;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出科学家们卓越超群的智慧。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克库勒发现苯环,鲁班发明锯……,灵感思维发生作用大显威力的事实,在科技发展史上数不胜数。其实,灵感思维不仅存在于科学家身上,文学家、艺术家等都因为思维中的灵感而激动、所迷惑。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大惑不解地问:“问题是一个人怎么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灵性思维?灵性思维是一种既有灵感创造性,又具有条理性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很高的"条理性""敏锐性"和较强的"创造性"。我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情感、灵性在童年时达到最高峰,如果不加以呵护,越老越退化。"从教学实践来看,他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那么,作为儿童灵性的守护者——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性思维呢?"绘本"正以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解从未解过的题目时,经过一番冥思苦想,茅塞顿开豁然贯通,这就是灵感的出现。灵感不是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灵感应”,是人们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顿悟”。每个人都可以产生灵感。 灵感思维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发现有重要的作用,解题时灵感的出现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新性:解题中的思维可分为重复性思维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许多历史故事中蕴涵着深邃的数学思想,如果同学们能够以这些历史故事来启迪自己的思维,那么大家就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灵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灵感也称"直觉思维",其活动结果总是和前沿科技、科学发明有着紧密的关系。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灵感,对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有重要的意义。一、灵感的相关内容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灵感的:"灵验、灵应,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这不难看出,灵感属于精神范畴,对发明、创造和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科技成果和灵感密不  相似文献   

16.
<正>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灵感产生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艰苦探索,具有突发性、激情性和超常性的特点。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科学发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灵感在一切创造性劳动中都会出现,不仅仅存在于科学发明的追求中,更存在于艺术创作和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人类创造思维中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许多艺术家、理论家对此作过许多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对它的产生过程及其质的内核,都缺乏科学的解释和定义。本文试从心理学,文艺理论方面,对艺术灵感产生的条件和心理机制,试图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表明,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彼此渗透的结晶。灵感思维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实际中的存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中缺乏这种思维,文章就难以有新意,写作中最高的境界则是创新。因此,“灵感”在作文教学中就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启动学生最佳的写作心理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诱导学生灵感迸发的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赵凌燕 《广西教育》2013,(33):28-28
"灵感"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状态。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已有知识和已形成的技能解决熟悉或简单的问题;另一种是在解决未知疑难问题的思考过程中,由已知指向未知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大多源于灵感的产生,当然灵感的产生有偶然也有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哪些因素易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哪些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灵感解决问题呢?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单加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