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学森之问”掀开了有关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讨论的又一个高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本文认为以“985” “21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教务管理应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众多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大众化扩大规模向拔尖型、创新型模式发展。目前,基础研究和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战略性科学家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因此,高等教育面临必要的改革,本文从分析现状、直面机遇和挑战,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找到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首要任务.产学研合作教育尤其是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必由之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推动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综合性大学的义不容辞职责和使命.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创教育”模式体系,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三创教育”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便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操作范型.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化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人才需求向着创新型、拔尖型、复合型发展。本文针对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现状,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理论研究、构成体系架构理论研究和以特色科研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改善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伟  孙超 《天津教育》2014,(15):71-7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型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已迈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高等教育质量观也正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当前,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中,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立足点,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源泉,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对研究生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主题研究起始于2002年,至2010年形成研究热潮.已有研究针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辨析,介绍不同高校、学科的培养实践,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与可行性,开展国内外经验对比.鉴于现状,建议进一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投入,规避“拔尖创新人才”专属高等教育现象,避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乱象丛生”,寻求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已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积极推进研究生创新教育,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水平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国办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探讨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并提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di的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实践机会。而教育体制、考核制度、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平台等是影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确保拔尖创新型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看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介绍,深入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特征;教育体制的灵活性特点;教育模式的特色性;特点鲜明的评估认证体系;先进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5点思考:创新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学术环境和氛围;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办学;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拔尖人才培养中围绕培养战略、甄别选拔、培养目标、研究方法展开的四大国际论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法.笔者建议中国应遵循国际先进培养模型,结合学生的个性、年龄、家庭背景、心智特点等方面的特性来配置合适的师资、课程、培养计划和整体培养战略;在选拔过程中,亟待研制出一套科学而规范,特别适应于中国教育背景的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培养目标上,应区分“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型精英”,辟出“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过程;研究方法上应充分与国际研究方法和话语对接,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研究模型,将群体研究方法和个体研究方法组合并用,更好地研究中国的拔尖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15.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研究生教育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外部环境和培养过程三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科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创建"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浙江大学,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形成了创新人才理念,从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系列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优化模式,“教育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指导,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创新的主人,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高权 《高教论坛》2022,(4):67-71
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青年英才的主要阵地,实施拔尖计划,探索拔尖精英人才的培养之道。美国荣誉教育同样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解决均质化问题专门为优等生设计的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种教育模式,结合目前拔尖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拔尖人才培养应当从“高地”到“平地”拓宽实施范围;从培养到培育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从大师到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从前期到后期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生中培养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研究生中培养拔尖人才,应遵循精英教育、因材施教、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理念.培养研究生拔尖人才可采取创新研究生教学模式、引领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探索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营造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