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当代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凯尔曼的作品《多么晚啊,多么晚》因“难懂的”方言、“混乱的”风格而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指责。在这部作品中,凯尔曼为打破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对文学艺术的垄断、建构反传统的工人阶级价值观而使用了承载着民族性和阶级性的格拉斯哥方言和俚语;同时,他的作品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看似混乱的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尝试建立工人阶级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周国栋 《文教资料》2008,(31):68-69
晚明时期由于新的经济与新的观念的兴起,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与前代相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让后人诟病的便是弥漫于晚明社会的性时尚:除此之外,漫游祖国大江南北的旅游时尚也是晚明文人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不管这两种生活方式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晚明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时尚化的新特征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我多么希望     
我多么希望,这几行诗 忘记它们自己是一些字, 而成为湿润的林荫道上的树木,天空,清风和房子。  相似文献   

4.
晚明社会政治腐朽,科举停滞,大量士人仕途受阻,科举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生活物质来源问题困扰着身无他技的士人群体。其中,一部分生员依靠廪粮、廪膳银或学田等维持生活,但这仅是士人中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的特别待遇。大部分士人的生活物资,或依靠自谋生计,或依靠家庭、家族、友人相助,晚明士人生活物资来源的多样化趋势,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等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法研究对感叹句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研究极少,本文将以由"多么"和"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为对象,主要研究两种感叹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条件.通过对二者在真实语境下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认为以"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主要是说话人情感的主观宣泄,而以"多么"为标记的感叹句则有更多的限制条件,主要特征为对象性和提示性,根据AP的语义不同,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形式轻灵、隽永,体制短小精炼而富有个性化的小品文,是晚明文人心灵的宣言书。通过对小品文的解读,可以看到晚明文人慢慢走出"异端"思想的影响,对于社会现实给予重新审视,希图找到一条能够调和礼制与人欲的路径。在他们苦苦思索之后,依然未能寻出一丝新的光线,于是陷入彷徨苦闷近于虚无的情境之中。然而,这种状态却是朴学新思潮到来的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应晚明书法的转型性特征,认为这股书法潮流与当时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某些特征是相一致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宫廷教育是指对皇室成员进行的教育。翁同禾在参与或主持晚清宫廷教育近30年中,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和社会形势对宫廷教育从教育方法到教育内容进行了改革,呕心沥血培养和造就了晚清历史上的变法皇帝--光绪帝,这是翁同禾经世致用、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对戊戌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译本出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的翻译作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译本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乞丐数量明显增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频发的天灾人祸,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土地兼并,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以及传统行乞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大量乞丐产生。考察这一时期的乞丐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晚清时期这一特殊群体和晚清社会的认识,为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国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何其芳先生1941年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是热情洋溢的生活赞歌,也是引人深思的生活箴言。整首诗视野开阔,富有朝气,洋溢着诗人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晚清广东客家移民历史问题。晚清是广东客家移民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东客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数已发展到约800多万人,并出现许多新的特性。同时,在广东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清社会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留学生对晚清社会的变迁则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晚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变迁而言,留学生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洋务运动的运作,影响晚清政治的演进并使晚清政治走向终结,推晚清学术思想向现代方向转型。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晚清社会演进的规律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晚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业异常繁荣,社会思潮活跃,是古代社会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晚明社会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晚明社会的变迁,而首当其冲的要算思想变迁。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接连出现,促使大量人员加入商人群体,文人学士的加入使晚明社会的从商风气日重,导致晚明社会的商业化和世俗化,人们欲望的极度膨胀,社会生活走向糜烂,促使晚明社会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转型,这也是晚明社会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民初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复兴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宣传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了参加奥运会的要求,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的艰难和漫长,但中国人最终还  相似文献   

18.
在近年文史哲等学科的研究中,混乱的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时期.在中国书画史上,晚明时期的部分书画家及其作品同样具有转型性特征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勾勒了该时期以徐渭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史上的转型性特征,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是形成这股书画转型之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震颤,这便是发生在魏晋和晚明的两次人文主义的解放思潮这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之所以能够发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就经济上来讲,汉晋庄园经济和晚明的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分别为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原动力;就思想文化上来讲,东汉名教的衰微代之以玄风的兴起,宋明道学的衰朽代之以"异端思想"的超越,为晚明人的思想解放铺张了道路;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的主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新自觉以及晚明士人阶层的觉醒和新兴市民阶层对新生活的欲望和追求。这两次为历史所罕见的个性解放思潮,时隔千载,相互辉映,在中国人类文化思想史上打下了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