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6年3月7日,新华网开通“两会”手机互动平台,通过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联合推出的“掌上两会”手机频道,以及“新华短信”的“两会”互动短信实时报道两会,将代表、委员的心声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手机用户。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博弈的现场。为了报道好“两会”,各家媒体都会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博得受众的信任和掌声。特别是网络媒体,报道阵容一年比一年大,新招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十八般武艺全亮相。新华网是国家通讯社网站,肩负着传播、直播“两会”的重任,理所当然是尽心竭力,丝毫不敢懈怠。为了做好“两会”的网络报道,新华网由新华社党组统一部署,副社长周锡生担任总指挥,全网严密组织,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3.
要闻     
网络成“两会”参政议政互动平台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最近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问,人民网、新华网等六大网站新闻频道日均流量突破1.7亿、日均独立用户数超过1800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和22%,网民选择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两会”的比例高达94.5%.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搜狐及网易六大网站共推出“问总理”、“向总理提问建言”、“有话网上说”等近20个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两会”,都是各路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效果,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是媒体的必然追求。今年的“两会”报道,新媒体竞争尤为激烈,新华网着眼创新,提早策划,运用21种形式,多视角、多媒体、多语种地对这次盛会进行全面展示,报道形式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网络互动参与实现新的突破,报道空间实现新的突破,“两会”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截至2月22日,人民网、新华网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焦点话题中,民生话题均占半席,“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度明显升温,“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等成为网民新的关注点.结合地方两会报道情况,本文认为以下话题值得全国两会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每次重大事件报道、典型宣传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近几年,网络新闻成为重大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以新华网和人民网为例.分析今年“两会”报道的网络新闻运作新态势,解析在重大宣传报道中新闻网站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报道手法与运营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廷龙  安国平 《新闻采编》2006,(3):10-11,1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广播电台(准确地说新闻综合广播)首次实行了跨地域之间的广播强强联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共同设立“中部六省广播电台2006全国‘两会’直播室”,以“立足中部、放眼全国”的理念,精心策划、制作,从3月5日到15日联合播出了十一组节目。在六省广大听众和上会媒体中引起很大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及省市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宣部听评专家为此撰写了《新闻阅评》。这次联合直播无论是在宣传报道全国“两会”还是在延伸广播平台、组建广播联合舰队方面都可以说是广播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两会”新网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呈现出多媒体、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模式等特点。尤其是网络媒体站到第一线与传统媒体“并肩作战”,并与传统媒体展开竞争与合作,开创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模式,成为今年“两会”报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亦创新出多种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就是一年一度高水平的新闻大战,传统媒体的报道已经让人应接不暇,网络媒体的参与更使新闻大战大大升级。我们选取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新浪网、搜狐网作为代表,通过这些网站对今年“两会”的新闻报道及转载分析,揭示与日俱增的网络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两会,被视为新闻富矿,更是检阅媒体融合发展实力的竞技场。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恰逢大众报业集团打造的“大众”新媒体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试运行,这为创新地方两会时政报道提供了契机和载体。据统计,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共推出2024年山东两会相关报道374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86篇次,全网传播数近3.3亿。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两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在会议开幕前的2月28日15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纷纷登录新华网发展论坛,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BBC中文网在当天的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夕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涉及话题不仅包括金融危机、防止腐败、就业住房,  相似文献   

14.
曾祥敏  董小染 《传媒》2016,(6):32-35
在媒体融合的变革转型期,当前国内许多媒体已经在生产机制、组织、渠道、产品、用户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尤其是在生产机制和产品形态上不断创新,重新探索与用户连接的关系。诸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新华社的“全媒体报道平台”等所进行的平台、产品的实验与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做法。而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受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成为众多媒体抢新闻的重地,而且也成为近几年来媒体争相试验新的报道技术、新的报道方法与手段、新的产品形态的信息场。尤其是从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基于技术基础上的可视化产品不断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亮点,正是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6年3月2日至16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4家中央级媒体及腾讯、网易2变革创新中的具体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的“重头戏”,更成为了每年各大媒体新闻争夺战的“重头戏”。过去讲“两会年年开,年年都相同”,不知不觉问,社会的评价已逐渐转变成了“两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关注今年的“两会”,发现“两会”已越来越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括的头等大事,成为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在今年同城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血拼北京“两会”报道的时候,重庆晚报两会报道组始终坚持“新闻导向而非竞争对手导向”的策略,坚持走自己的路,做真正的新闻,圆满完成了这场新闻重头戏,  相似文献   

16.
殷秦 《网络传播》2008,(4):28-29
随着新闻网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叫得响的评论栏目,比如,人民网“人民时评”、新华网“原创评论”、红网“红辣椒”评论等。网络目前的议论话题依然极为庞杂,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点非常集中,网民的价值取向有时也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因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十分强大,已经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大众媒介,其影响力不可低估。今年“两会”期间,新闻跟帖、博客、评论等互动栏目都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的全国“两会”已经圆满闭幕,但是多种媒体、多元模式的“两会”新闻报道如火如荼的场面却依然历历在目。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报道已成了国内外众多新闻传媒“群雄逐鹿”的角斗场,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报道的竞争,特别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与新兴媒体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电视媒体如何在继续保持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全国“两会”,新华网围绕创新强化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乘数效应”,通过多种报道形式和语言,对大会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突出民主、民生,有理、有力、客观、高调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再次抢占网络媒体竞争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三月热贴     
《网络传播》2007,(4):74-75
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友声音”:温总理那个绝妙比喻背后的理论纵深;新华网“发展论坛”:“三八”节,千万别忘农村“半边天”;国际在线“管窥天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材;中国经济网中经论坛“有话好好说”;南方网“南方时评”:网上议政热潮在两会后该如何继续?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两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在会议开幕前的2月27日,中共中央政冶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纷纷登录新华网,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