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父母的亲朋好友见了她,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很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夸奖、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亲朋好友见了,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赏识”、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看不到父母赞许的目光,就什么都不想干。如今,无论干什么事情,一旦听不到周围人的表扬,就立刻退缩。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10,(2):93-93
5岁的女儿让老爸帮她做某事。 老爸:“爸爸很累啦。你夸我两句吧,你夸我两句我就又有劲儿了。” 女儿:“老郑!” 老爸:“哎!” 女儿:“你家妞妞长得可真漂亮!”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  相似文献   

5.
“哇,哇……”不用说,肯定是女儿尿床了。这孩子呀,也不知怎么搞的,都5岁了,还经常尿床,真拿她没办法。母亲打开灯,正要去给女儿拿裤子:“天哪!”她大喊一声,吓得晕了过去。原来地板上爬满了蚯蚓。爸爸不在,怎么办?对!赶紧拨打“110”,可任凭女孩怎么打,都是盲音。女儿急死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问:我女儿3岁了,白天一直由奶奶带着。最近几天,我发现她稍有不如意就说:“真讨厌。”比如有次家里来了客人,人家非常喜欢她就摸了一下她的头,她却一回头就说:“真讨厌!”令我们很尴尬。还有一次,她和我朋友的孩子一起玩,争抢玩具时她又对着小朋友说:“真讨厌!”还对着我的朋友说:“你真讨厌!”事后我们都批评她,她就说我们真讨厌。我觉得这样的口头禅不好,而且宝宝也快上幼儿园了,如果经常这样对待小朋友和老师,多不礼貌啊!可是怎样让她改掉呢?四川成都范黎答:这位母亲不必太焦虑,宝宝说“真讨厌”时所表达的意思并非就是成人所理解的字面…  相似文献   

7.
李斐章 《教育》2008,(11):16-16
“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做得真好!”这是时下风行的“赏识教育”提倡的标准用语,持这种新教育观点的专家认为,“赏识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取得好成绩,于是一些家长表扬孩子不离口。可是,邻居小王却心中生疑,无论他怎样“赏识”,他上小学的儿子学习仍不努力,而且并不买父亲这一套:“你们大人真虚伪,一点小事就这么表扬,这不是做秀吗?”  相似文献   

8.
王芳教师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在小二班做主班教师。一天吃饭时,李园长碰巧与她坐对面,便聊了起来:“芳芳,最近感觉工作怎么样?”芳芳说:“还可以,就是觉得有一些问题不明白。”李园长问:“什么问题,讲讲,咱们一块儿分析分析。”芳芳:“中午吃午饭前,小班孩子有的动作快,有的动作慢。快的已经进洗手间了,  相似文献   

9.
女儿上幼儿园时,常给我们上课。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小花猫组请回答,小白兔组表演得很好,你们真聪明。请坐。”灿烂的笑脸像春天的花朵,一位笑容可掬的幼儿园阿姨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女儿不愿过双休日,她多么愿意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啊!女儿上小学了,就不常给我们上课了,有家庭作业了嘛。但其模仿兴趣还在,所以有时仍不免来上一段:“把手放好,不要说话,再说掌嘴!”她厉声喝道。我惊讶地问道:“老师,什么叫‘掌嘴’?”“掌嘴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她肯定地回答,俨然一位权威教师。她还是不愿意过双休日,因为总有做…  相似文献   

10.
小女·儿语     
题记: 谁听说水的家住在黄色的大厦 谁见过时间向你扮着鬼脸嬉戏 多少文学家形容过葫芦的形象 却没人说它像胖子一样 “无奈”孩子都在说 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应该怎样做 更有她关于过日子的见地 警告父母要好好生活 一、水的家   潜意识里,希望女儿能有几分诗意的文秀,于是经常带她去接近大自然,触摸大自然。   一天,带女儿在河堤上散步。彼岸工厂的黄色楼房,引起了女儿的兴趣:“妈妈,那是谁家 ?真漂亮 !”“那是工厂的房子。”我说。忽然女儿指着映在水里的黄色楼房:“妈妈你看,那是水的家。”那份认真和笃定的神情,让你…  相似文献   

11.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相似文献   

12.
陆海莲 《山东教育》2004,(27):38-38
孩子们分成小组在活动区各自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芳芳今天来的稍晚,平时她最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有时当“妈妈”,有时当“孩子”.“装”的还真像模像样的。这会儿,她径直走向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希望加入,“我和你们一起玩行吗?”田腾小朋友抢着说:“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13.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问题上显得颇具“另类”。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幼儿园其他孩子的年轻妈妈常常在一块儿交流育子经验:怎样哄孩子识字,如何逼孩子记英文字母,谁的儿子聪明,谁的女儿会做加减法……。每到此时,她总是过去抱起女儿说:“宝贝,跟老师和阿姨再见!”女儿很乖,甜甜地道过再见,就欢快地和妈妈回家啦。  相似文献   

15.
多问一句     
高嵩 《教育文汇》2014,(10):24-2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经历:一天晚上临睡前,女儿对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话让张晓风很生气。要知道,每刮一次台风,有多少房屋会被吹塌!但孩子毕竟还小,她便尽力压住性子问:“为什么呢?”女儿答道:“因为有一次刮台风的时候,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妈妈说我像个天使。”妈妈只是多问了一句,才发现女儿不是在瞎说,她的心原来是那么纯净!妈妈如果少问一句,不是错怪了孩子吗?  相似文献   

16.
我女儿娜娜今年已经13岁了。一天下午,娜娜放学回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问她遇到了什么事,起初,她不肯说,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她们班的女同学中已经有七八个都来月经了,其中有一个女儿最要好的伙伴叫芳芳,初潮时正在上课,突然感到屁股下面有一股温热的东西涌出来,悄悄挪开凳子一看,吓得脸都变了颜色,凳子上染了好大一片血!芳芳紧张得哭了,不敢告诉老师。为此,女儿有些心惊胆战,生怕自己在上课时遇到芳芳这样的“倒霉”事,要是被周围的男生看见了,那该多丢人。对这样的尴尬问题女儿又不好意思对我说,因为她觉…  相似文献   

17.
鸟妈妈很爱她的女儿。一天,鸟妈妈说:“孩子,我应该给你留下晦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现在的孩子都是“二表人才”:喜欢表现,喜欢表扬!而赏识教育的经典例子《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更是让我感慨万干:赏识,竟可以让一个从小顽皮好动、智力平平的孩子,变成出类拔萃的清华学子——赏识如阳光,前路亮堂堂!我暗暗下定决心:赏识孩子吧,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喝斥声中有爱迪生!也许,转个弯,教育就柳暗花明了!  相似文献   

19.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