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根据体育运动中许多运动项目的成绩变量呈正态分布的原理。阐明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如何利用正态分布理论制订考核标准、评定体育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广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利用情况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85%的广西高校已经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的学生测试成绩达到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也接近目标要求。但存在项目开展不均衡,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兴趣不浓、领导重视不够、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现象,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较浓厚;部分高校课内外都积极开展了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题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利用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以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打造特色的地域性阳光体育运动,以期为长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拓宽思路,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制定与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参考帕帕欧诺编制的“体育课学习和成绩定向问卷”;尼科尔斯和杜达编制的“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对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我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爱于考试成绩的好坏,他人评价及同学之间的比较;而任务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好有关学习、努力和改善的信息;能力知觉的高低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持久性没有显著作用:任务参与定向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体育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美国几所大学体育系的实地考察和大量资料的研究 ,对美国近几十年来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关于美国体育系名称重新确定的背景、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师的培养、教练员的培养、体育系培养目标及新体育运动概念的产生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以揭示美国体育系的发展特点、发展规律 ,对“体育系”这一概念进行全方位的诠释。并研究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体育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的研究方法,以太原市五所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6-2008年这三年高二学生体育达标成绩的对比分析,来反映阳光体育的实效,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生物周期与高校体育系学生的运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校体育系部分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体育运动者受伤原因除直接因素和潜在因素外,还与其生物周期有关。因此,可以运用生物周期理论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成绩,以及为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认为,教会学校在客观上对中国当代学校体育之影响表现在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中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早操和课间操;开展体育比赛和学校运动会;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生理特征来选择体育运动;首发军训;设立大学体育系.教会学校的体育教育还给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提供了几点启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德、智、体三育并重;重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师应锻炼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正确确定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下称试校)的培养目标,作者运用系统论、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对全国83所试校的660名学生及其家长实施调查。调查和研究表明:试校的培养目标是试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目标;制约试校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育发展规律、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自我因素共6项。并据此提出3个层次的试校培养目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或体育学院及体育系;国家或省级运动队;社会体育指导员或相关的体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实施体育教育的有效方式。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普通在校生和体育类社团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运动意识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各项测试成绩均高于普通在校学生,且在大学4年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体育运动意识与习惯也较普通组学生更为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10.
统计了福建师大体育系86级110位(男83、女27)学生21项成绩的数据,其相关系数表明:高招应在逐年提高文化分的同时,也要重视体育专业成绩,学生的总体素质好,四年总分才会相应提高;高考体育加试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改革,应适当增加专项素质的评分比重,才能培养一专多能学生;学好有关理论课程对提高运动技能会产生良好效应,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以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征以及与体育成绩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体育成绩成正相关的关系,且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体育成绩一般的学生;男生的自我效能感略高于女生;学校类别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回归...  相似文献   

12.
从“训练实践-训练认识-训练理论-训练认识论”的逻辑关系看,运动训练认识论的理论缘于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把实践观引入运动训练认识论,凸现出实践对训练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基于实践,文章通过辩证地审视运动训练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重点阐释“以实践为本体论解释前提、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以实现人的价值为自己理论的终极目标”是运动训练认识论构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逻辑与文献分析的方法,以游戏和体育为哲学考察对象,目的是对体育回归游戏本真,以及游戏与体育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进行哲学的探析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游戏和体育概念的前人理解进行梳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从游戏视角去看待体育,从体育视角看待游戏。并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角度对游戏与体育进行新的审视:认为从游戏到体育再到游戏是一个渐进式过渡回归游戏本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设计思想中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有的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尚缺乏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运动训练设计与服务的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较系统地阐述了运动训练设计思想中的相关哲学原理与生理基础,论述了运动训练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的哲学思辩。  相似文献   

15.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研究目的可分为经营性与公益性体育竞赛表演业,表演业区域布局与体育场馆设施区域布局有很高的关联性。并决定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规模与方向。文章主要以公益性体育竞赛表演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育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公共政策理论为视角,以空间结构理论为主要研究依据,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与历史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现状分析,体育资源的调查分析,以及目前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和各地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活动和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新生体育活动倾向水平和他们学校适应水平显著相关;新生中的体育群体在生活环境、交往活动、情绪状态的适应方面明显好于非体育群体。建议新生入学后应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以使他们更快、更好的度过学校适应期。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读研究生生命质量和体育投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SF-36量表评价研究生的生命质量,同时对影响高校研究生生命质量的体育投入指标进行相关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在读研究生的生命质量水平一般,其中社会功能最佳,情感职能最差;研究生体育人口的比例较低;体育金钱投入、体育情感投入和体育精力投入水平一般;研究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人口的得分;体育时间投入、体育金钱投入和体育精力投入与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体育情感投入与生命质量相关不显著。提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体育时间投入、体育金钱投入和体育精力投入水平,是提高研究生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揭示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索预测运动道德推脱的动机类型。采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MDS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SQ-6)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和运动动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运动道德推脱在性别、项目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差异;2)自主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受控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3)自主动机可以负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相似文献   

19.
浅析遗传因素与运动选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浅述了遗传因素与运动选材的关系,着重介绍了几个指标的遗传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认为,遗传力度较高的几个方面与运动选材高度相关,而且这几项内容应作为运动选材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和统计法,通过研究职业、个人价值与观赏性体育消费的联系及消费现状来了解观赏性体育消费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个人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职业的观赏性体育消费差异显著,其中政府公务员、银行职员差异尤为明显。总之,个人价值与观赏性体育消费之间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不同职业的观赏性体育消费行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