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多年来,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导致科学的系统训练和比赛难以正常进行。严重地阻碍了足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世界各足球强国都把防治运动损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笔者对全国217名足球运动员的459例常见损伤,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力求探索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寻找预防的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随着比赛强度和对抗的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者对运动员损伤的研究是从心理、医学、训练等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心理训练方面和运动损伤有机结合,以期望通过可行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解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贯穿于运动员的训练阶段、比赛阶段和恢复阶段。以理论为依托,注重可操作性,从心理学、生理学、训练学等视角详细论述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干预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恢复等3个阶段中的渗透与应用。最后,提出以心理干预为核心手段的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构想由4个核心部分组成,分别为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过程中的调节、监督、反馈与指导中心,训练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比赛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恢复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愈后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滑囊炎、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肘、腕和肩关节等;运动损伤发生于日常的专项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时期.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性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专项训练过多、局部负担过重、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状态不佳、带伤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引起篮球运动中膝、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而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防止及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损伤部位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踝部;运动损伤的性质以慢性为主;二级以上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高发率的时间为五、六、七月份;时期为专项技术训练中及比赛前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水平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在训练中应重视医务监督,保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发生损伤后予以及时治疗。主要对棒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中的损伤最为突出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棒球训练与比赛中,预防和减少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所有前来H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损伤医疗康复室就诊的该校高水平运动队及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篮球和足球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运动损伤发生机率较大;身体接触的运动中进攻队员比防守运动员更容易受伤;训练中的受伤情况较比赛中多;受伤部位多发为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将来的训练比赛,应更加注重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健美操运动中易出现的损伤类别,较易受伤的部位,以及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18支优秀田径运动队共计342人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损伤主要为踝关节扭伤,股后肌群拉伤,膝关节损伤,腰背肌损伤等.发生的主要原因:训练组织缺乏科学性,身体机能欠佳,训练水平不够,心理状态不良等.建议运动损伤应从运动训练、组织管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进行防治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军事体育学员在城市建筑物攀登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损伤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部队顺利开展训练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强度与骨密度及运动损伤状况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的理论数据,以最大限度降低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结果显示: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参数显著高于体育类大学生,但低于同性别青年组平均值;随着运动年限的增加,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STI值有上升的趋势,年运动损伤率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冰上项目运动对运动员下肢骨密度有促进作用,但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骨密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早期的运动训练对增强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某部550名战士400 m障碍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损伤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部队顺利开展训练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动损伤一直以来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损伤成因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文献 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损伤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大众体育损伤成因 主要是准备活动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等,竞技体育损伤的成因主要是激烈的对抗和疲劳等。结论:大众体 育运动损伤的成因较为单一,而竞技体育损伤的成因较为复杂,受伤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腘绳肌拉伤是当前世界竞技体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腘绳肌致伤的风险因素、机制、评价以及训练防范机制进行梳理,认为肌肉收缩适宜长度缩短、力量不均衡、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腘绳肌拉伤的主要因素;等速测力法与实地测试法评价腘绳肌拉伤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在训练实践中建议采用腘绳肌离心训练的方式,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强度、频率,课次间歇至少48 h等训练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腘绳肌运动拉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