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精神生态视域来观照鬼子"悲悯三部曲"会发现鬼子的拷问"你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很重要.鬼子早在10多年前就敏锐地观察到了隐藏在社会转型物欲横流下面的必然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即:现代社会人类自我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坍塌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了从"劳工神圣""劳动英雄模范精神""工农兵劳动模范精神""弄潮儿劳模精神"到"大国工匠精神"的演进历程.其具体内涵从对"知识与劳动"范畴的深刻反思、英雄劳模英勇抗敌、又红又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敢干实干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到"国之重器"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嬗变.在百年历程中考察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建构逻辑,探究这一精神特质由"旧"到"新"映射时代烙印,由"点"到"面"反映社会文明风尚价值规约,由"单向"到"多维"建构历史使命与时代精神时空契合,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迈入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注入鲜活持久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文化丰富多彩、复杂多样,但对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文化魂的研究却不多.本文根据贵州省的文化特征,及对陶渊明<<花源记与诗>>的解读,认为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是一种"源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的文化性格;反抗强权、不畏权威、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在面临"全球化"引发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园地之一的图书馆要能满足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诉求,它自身的革新必不可少,因此重新认识"图书馆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深入认知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之精神内涵的特殊品性,更是作好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既是大学的灵魂,又是其历久弥新的动力和源泉.而这种大学精神品格的养成与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从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对北大精神的影响的角度来探究该校传统、精神之养成,是对"北大精神"的另一种诠释方式.蔡先生身上所具备的宽容大度、锐意革新、爱国为民的人格特点深深影响到对北大的改革与发展,并养成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创新求进步"、"爱国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和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使专业课与基础课、通识课形成育人合力,既关注学生的专业成才,又关注其精神成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而大学语文课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学经典教学,让文学作品以艺术的感动和形...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是在我党面临全国胜利和执政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永不变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中,"两个务必"是其灵魂和核心.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弘扬西柏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8.
"莫高精神"是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持久动力.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莫高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深入挖掘研究"莫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敦煌研究院发展历程为线索,系统阐释了"莫高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精神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健康是心理学研究日益重要的议题,从人的精神性的角度来反思和理解精神健康,它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与精神疾患相对应的精神健康、被等同于心理健康的"精神健康"、与灵性和生命意义相关的"精神健康",第三个层次与人的精神性发育密切相关,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完整存在,精神健康应当指向"完整的人"。以此反思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应将精神健康纳入其中,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调整和补充,关注自我的精神性发育,关注人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书籍编辑工作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著作权纠纷问题,解决著作权纠纷应采取如下应对之策:签订出版合同;审稿中尽"合理注意义务";稿件加工整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