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建云 《天津教育》2023,(35):59-61
<正>任务驱动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是驱动历史教学走向深处的必然选择。围绕具体任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一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围绕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属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即“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通过对北宋政治、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对峙,学生对两宋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为“积贫积弱”。但是,  相似文献   

2.
一、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并不弱。两宋政府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于是造成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讲述的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汉族建立的北宋等几个政权并存的一段历史。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在碰撞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本课所学内容,是以后学习南宋和金对峙、元朝大一统等内容的一个范例,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4.
蔡长春 《新高考》2006,(11):30-32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三次议和并以岁币等屈辱方式换取和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  相似文献   

5.
正深入研究教材的变化脉络,有利于我们清晰地领会编者意图,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发挥2011版课标配套教材的编写价值,把课标理念落到实处。一、概览教材变化从名称上看,本册教材最明显的变化是两个小单元"一升一落"。2011版课标把"分类"作为"统计与概率"的组成部分,因此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分类与整理"单元,包含了原先位于本册中的"统计"内容。原来一年级下册的  相似文献   

6.
<正>依据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增加了"综合探究"课。此后,尽管四本必修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但一直保留了16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内容。在当前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标修订之际,很有必要研究教材"综合探究"与《课标》的匹配性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一、"综合探究"的《课标》解读在教材价值导向上,现行教材(2014版)的单元"综合探究",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  相似文献   

7.
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有一个目标是"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1]。如何在教学中培育这一目标,本文拟以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进行比较性阅读教学,以就教于方家。一、宋代的政治是皇帝集权政治吗?提到宋代政治,教材"学习聚焦"写道:"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专制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笔者认为,学生对教材的这一解释可能会形成几个认识"误区":第一,宋代政治是皇帝集权政治。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合,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的示意图是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备课活动,对以研讨吃透教学内容有了深刻体会。一、认真研讨,把握教材本次备课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因为第三周就要上公开课,所以只进行了两次研讨:一是阅读文本,初步研讨,把握教材;二是试上新课,再次研讨,努力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以此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1.阅读文本,初步研讨首先,研讨本框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包括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  相似文献   

10.
"模块"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面简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特色,是基于明确的数学内容、思维方法、能力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课标教材"中的模块不同于"大纲教材"中的单元,"大纲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大多只是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课标教材"中的模块则具有较大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历史实验教材 ,自 2 0 0 1年秋开始在全国 3 8个区 (县、市 )的课改实验区试用了一个学期 ,其中包括华东师大、北师大和人教社分别编写的实验教材。本文将对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 (以下简称实验教材 )的历史叙述的特点做一分析。一、叙述简约和精炼全书以课为基本单位 ,每一课突出反映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若干课组成一个学习主题(即一个单元 )。它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古代科技与文化”这五个单元里 ,用 15节横…  相似文献   

12.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一、过度备课、目标过高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王莼老师,青春靓丽,亲和力强。她的展示课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这一课内容庞杂,很不好上。平时,我们上这节课要么按照教材顺序一条线下来,平均用力.课程会在匆匆忙忙中结束;要么利用表格对比,让学生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教学思路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具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课标要求则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申超 《贵州教育》2023,(1):29-31
“三新”背景下,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时空观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时空观的研究现状,结合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希望能通过课堂教学,以点带面,组织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时空框架,逐步提升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策略实践,培养学生时空观。  相似文献   

16.
<正>引导青少年走进、认识、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价值追求。八上教材由"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四个单元构成。其中,第二单元由单元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旨在引导初中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对学生提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的要求。为实施八上第二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单元导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重要作用。一、单元导语是单元线索的概括单元导语是对一个单元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每一个单元正文前都有单元导语,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学生对这一单元,甚至全书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有的整体意识。而且通过对单元导语的学习,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关联、历史发展的脉络就一目了然。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关键。"解读教材"这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什么要解读教材?怎样解读?这是我们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和呈现过程,更是我们灵活驾驭课堂,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反思,下面我结合《梅花魂》一课,谈谈我对教材解读的一些看法。一、整体把握教师拿到教材时,首先要整体把握这册书与书中的每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每一课的关系,要做到总揽整册书,兼顾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与编者的编写意图相契合。《梅花魂》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题是"月是故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流动的空气>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它和<了解空气>、<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空气"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级标题,单元题和课题下面设有导语,每框以"运用你的经验"导入,以"拓展空间"收尾,正文中穿插使用"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阅读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本文拟就教材的栏目设计和呈现方式加以简要介绍和说明。单元导语·课下导语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标题下面均设有导语。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的导语是:"生命好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