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落后的原因,采用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当中速度的变化、落地角与起跳角及重心腾起角、摆动腿的摆动、支撑腿的缓冲等相关的数据指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跨步跳踏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向上起跳的垂直速度小;踏跳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大,摆动腿后摆不积极,前摆不充分;着地角较小,产生的制动力大.根据分析研究,提出加强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和专项弹跳能力的训练、强调控制着地点、加强支撑腿的支撑能力和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跳远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跳远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进行了探讨。否定了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应越小越好,只有制动才能产生良好的踏跳效果的观点。只有对运动的技术情况,特点全面分析,才能对运动员作出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3.
初探人体跳跃过程中的能量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进行上步纵跳和跳深时,实测人体重心的腾空高度与相应的踏跳冲量换算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冲量之所以不能完全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量,其原因在于这类动作落地时非完全弹性碰撞引起机械能的损失所至。从而提出了踏跳过程中冲量的利用率观点。作者还认为,踏跳冲量的利用率与运动员踏跳时的机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上步纵跳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原地纵跳。运动员如要发展上步纵跳能力,应较多地采用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优秀排球、体操、短跑运动员在不同高度下跳深动作中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的测试.结果表明踏跳总时间、着台瞬刻的膝角、重心缓冲距、缓冲时间、蹬伸的幅度、重心腾起高度及垂直冲击力曲线带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最大缓冲膝角、最大蹬伸膝角及T蹬/T缓具有普遍性.选择不同跳深高度所产生的踏跳效果与不同专项及运动员自身承载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新兴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对吉林省武术队优秀运动员腾空飞脚踏跳时的足底压力部分情况进行准确采集,分析踏跳过程中压力-时间变化特点、压强-时间变化特点、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出现的时间和区域,以期为揭示腾空飞脚踏跳时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规律,提高训练效果及防损伤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跳远技术的分析中,因踏跳不准确而导致的失败屡有发生,对比分析了中外优秀运动员踏跳准确性的技术特点,论述了跳远技术中准确起跳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踏跳动作中下肢肌的储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对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外负荷变化时,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且存在极值,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2.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肌肉储能最多。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心理障碍与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远踏跳的准确性在接决定着运动员试跳的成绩。心理障碍是影响蹈跳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蹈跳的准确性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当前跳远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三维踏跳力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瑞士产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两台高速摄影机的同步实验,对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上的踏跳力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起跳中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蹄伸力值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呈密切的正相关.波谷力值反映运动员起跳腿的支撑能力,摆动环节中积极有力的摆动可获得蹬仲力值;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受制动作用.运动员的膝关节在垂直支撑时相前,已完成缓冲而转入蹬伸阶段;左右方向踏跳力值波形与运动员所采用的起跳脚有关,它间接反映运动员踝关节力量;支撑反作用力对脚掌的作用点,即"压力中心点",在纵向、横向口均有移动,纵向为脚长的34%-68%;横向为1/2脚掌宽一整个脚掌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日本Nac16HD高速摄影系统、日本Nac SPORTIA GP—2000型影片自动解析系统、瑞士KISTLER测力系统对10名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原地纵跳、上步纵眺和跳深动作的实测,获得有关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动力学指标。研究发现:人体踏跳蹬伸阶段动力曲线的形成与人体髋、膝、踝关节的运动状态有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动力曲线的分析来判断运动员踏跳动作的合理性(即是否符合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并提出了理想的动力曲线所应具备的波形特征。还从对理想动力曲线的分析中提出了上述踏跳动作适宜的关节弯曲角度。本研究结果以期对训练实际中运动技术的诊断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完成行步腾空飞脚的整个过程中,可看作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几个动作组成,其中踏跳和腾空动作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这里只就踏跳和空中动作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踏跳:踏跳的好坏是决定跳得高与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运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来看牛顿第三定律清楚地描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揭示了运动的基本原理F=-F。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踏跳者踏跳时给予地面作用力,而地面就给予踏跳者以反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动态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测力平台和动态应变仪等设备 ,对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技术进行动态测试与研究 ,在分析助跑速度的同时 ,测试出踏跳时足———地三维接触力值及其传递特征 ,同时分析测试运动员的肢体活动度 ,步长、步频与动力效应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与国内和世界优秀选手在动力学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起跳瞬间(含上板瞬间)速度变化的分析对比,同时分析了在运动员的三跳中水平速度对三跳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理论,研究认为,相对于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上板速度较低、三跳中水平速度利用率较低,在第3跳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垂直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踏跳中的摆动力量和速度,在跳跃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如果与其它部分(躯干和起跳腿)配合的好,就能保证运动员在快速的起跳中表现出必要的协调和动作自然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自行车运动员踏蹬传感数据采集系统,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场地自行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现场的踏蹬状态,通过对其踏蹬“圆滑度”和踏蹬“死点”的测定和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100~130次/min的踏蹬频车时,圆滑度较好,在低于85次/min时,运动员的踏蹬圆滑度变得极不圆滑,2)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高,其踏蹬圆滑度就好;3)我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于女子运动员踏雕的“上、下死点”位置,随其训练水平和从事的比赛专项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FIG所规定的体操跳板标准及软、硬板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最佳弹性区域在20cm×30cm长方形范围之内,运动员应主动适应跳板的性能,提高踏跳的精确性,保证动作完成效果。FIG应改进跳板技术标准,增加比赛中跳板数量或将男女跳板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30岁是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第2、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前3跳的成功率普遍高于后3跳,高水平助跑速度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关键要素,成绩在17.59 m以上的前3名运动员中,助跑速度均达到8.67 m/s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平面定点扫描摄影法和多元统计分析,对我国13名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中第二、三跳积极性落地起跳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下肢环节转动角速度指标,可以更准确、全面地描述和评价三级跳远积极性落地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我国运动员第二跳中有支撑腿鞭打用力的特点,而第三跳有整个支撑腿积极主动向后转动的特点;在第二、三跳远度中,第二跳远度的增加与成绩的增长有显著性相关;在第二跳的落地起跳技术中,我国运动员支撑腿和摆动腿的作用不均衡;摆动腿的技术动作并没有随支撑腿技术动作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运会三级跳远及格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13%和97.03%;决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78%和99.80%;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而最好成绩则主要出现在第二、三跳次;男女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