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前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和支撑。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环环相扣,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等崭新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功能,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本文结合本地实际作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家庭档案,就是家庭、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家庭和家庭成员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家庭档案是整个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3.
家庭档案:社会转型期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 《天津档案》2006,(11):49-50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不少家庭也面临着不向的压力或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发挥其作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给予家庭人关怀和社会支持。也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茹 《兰台世界》2005,(2):49-50
家庭档案是指以每个家庭为全宗,家庭成员在各自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书画、图表、证书、照片、日记、手稿、录像带、光盘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家庭档案不仅仅是记载一个家庭的生活历程,而且也是真实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把家庭比喻成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和兴旺决定着社会的安宁和繁荣。在一个媒体,一个个业务部门就像一个个家庭细胞,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命运,决定着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电视台的兴衰。现在,我们注重媒体的管理,注重新闻的质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部门的内部建设。对于记编辑,一个部门是他们共同的家,对于媒体,一个部门是它必不可少的成员。如何搞好部门建设,让编辑记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合家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而今对于家庭生活的记录则通过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进行,就是建立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7.
门是建筑物中供人行走的出入口。由于建筑物的功能不同,类别各异,门也是各种各样,常见的如城门、宫门、殿门、庙门、院门、宅门等。由于门所处的特殊位置,它的规制、大小、高矮、形式等自然也比较讲究,甚至成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庭地位、德行的标志,如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名门望族: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之为“门风”。可见,门已成为一个家庭或家庭的象征,甚至代言物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这就决定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在于构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学习型家庭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和提升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民间组织、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优势、专业优势、氛围优势和人才优势,应积极投身于构建学习型家庭大潮之中,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谭丽梅 《兰台世界》2007,(12S):51-51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日中,总有着浓浓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团圆之情……占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那么,现今人们通过何种载体来反映家庭生活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琳 《新闻天地》2004,(1):32-34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儿女是6-15岁的“艾滋孤儿”,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关爱之家”。这个家庭是怎样组成的?他们如何生活?……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家庭。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关系,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物质关系,也包括这些成员之间的精神关系。家庭关系从属社会关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以凝缩的形式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更替都必然伴随着家庭关系的变化。因此说,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它来源于家庭成员,产生于家庭管理和家庭成员的自身活动。那么,是不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马英 《兰台世界》2006,(11S):42-4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珍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家庭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同时也是对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把家庭档案合理、有效利用起来,给我们档案人员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影 《科技档案》2006,(4):19-20
家庭档案反映了一个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情况,建立家庭档案增添了生活情趣,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都有益。  相似文献   

14.
孙艳华 《兰台世界》2005,(7):101-1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一个家庭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档案产生。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家庭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有查考价值的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东一堆、西一捆乱摆乱放,一则零散无序,二则查找困难,我就遇到过几次这样的尴尬。当我和家人准备晋升职称时,发表的文章、证书、学历证明却不知藏身何处;当我的家电需要保修时,发票、说明书、保修卡却不翼而飞;当我需要照片找一张底片时,更是焦头烂额,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是一无所获。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家庭需要建档了。  相似文献   

15.
家庭档案,记录了一个家庭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一个个家庭成员不断成长的经历,记录了大家齐心协力营造美好未来的期望与努力。建立家庭档案,于私,沉淀下了整个家庭的美好记忆,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增加了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于公,保留了一份社会最小单位——家庭的资料,从个体的层面上真实反映出了社会的变迁,留存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档案建设的爱好者、痴迷者、受益者,本文将结合切身经历谈一下自己对家庭档案建设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村庄在韩国被称为“maul”。它是韩国传统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一个“maul”平均有20-40户。典型情况是,这些“maul”是农业村庄,某个宗族的居住地,包括拥有土地的上层家庭、他们的雇工家庭和某些独立的自耕农家庭。如果一个“maul”居住着一户或更多户有名声的学家庭,那么这个“maul”就可能建有初等和高等教育学堂,一到两个用于娱乐的亭子,以及简朴庄严的祖先祠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对于家庭档案的建立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档案在家庭文化建设中也显得更为重要。家庭健康档案是指家庭档案中的一个部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和快乐。那么,家庭健康档案究竟怎么建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总是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了家庭运转的轴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档案就是折射这个细胞的“底片”。我用这些“底片”,随时记录家庭生活的历史轨迹,天长日久,竟然建起了一个小型家庭档案库。  相似文献   

20.
家庭档案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可归属个人的有保存备查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对于家庭有凭证、查考和教化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家庭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档案的一般性质和规律。美国学者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