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作品在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减少,而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却第一次入选了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梁实秋与鲁迅都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因文艺观点不同,两名文坛大将当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笔战,两人也因此结仇,成为了一生的宿敌。现在两人却在同一套语文教材里现身,而且出现的时机正是鲁迅作品日益减少的时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伊人 《编辑学刊》2011,(3):30-31
笔者在本刊上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某人恶诋鲁迅,以至于宣称要把鲁迅"拉下人坛",足显其对鲁迅的深恶痛绝。当然,某人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据某人说,他早年曾经"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如饿汉扑在面包上"。而就在前不久,某人还曾气守丹田地对三千学子坦陈:"我是吃了鲁迅的奶长大的"……整整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某人"才刚刚从他(鲁迅)那一套里钻了出来"——总算,总算回头是岸了,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3.
李飞宏 《大观周刊》2012,(43):30-30
鲁迅最早对屈原作品作出评价是通过他和好友许寿裳聊天时表达出来的。据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曾送过他一本线装《离骚》,并对他说:“《离骚》是一篇自叙和托讽之作,《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自此以后,鲁迅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更加全面、深刻的对屈原及其作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鲁迅大辞典林默涵主编,《鲁迅大辞典》编委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009年12月出版的《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中有"纪念附册",其中"鲁迅著作的外国译本"(按国家分类,按出版年代编排)下"英译本"列出一种:  相似文献   

5.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6.
鲁迅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文,意在从思想上唤起国民。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指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民——引者)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①正因为这样,鲁迅杂文创作的全部目的就在于为现实斗争服务,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因而"有着时代的眉目"。②从而使得鲁迅的杂文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新闻性,具体表现为选题的时新性,立论的针对性,选材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学特征和检索需求论述《中图法》"鲁迅著作及研究"类目设置的必要,并从文献量的多与少方面提出《中图法》"鲁迅著作及研究"类目修改办法.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而且还编辑过许多影响后人的期刊和文集。经他编辑过的刊物《译文》、《文学》、《莽原》、《奔流》、《语丝》、作家文集和美术画册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对鲁迅的编辑理念与编辑实践做一探讨。鲁迅的编辑理念,与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封建礼教与黑暗制度以及殖民主义者作着殊死的斗争;他在黑暗中呼喊人性解放,主张个性张扬,深切地关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并做着…  相似文献   

10.
曾经被台湾文坛称为“坛主”的梁实秋,是台湾最负盛名的散文作家、翻译家。梁实秋本名梁治华,1903年1月6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八,即“腊八”)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赴美国留学,研究英语和英美文学。1926年回国,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在三十年代曾经与鲁迅论战,最初是从文学的翻译问题见解不同而引起,后来涉及政治。鲁迅指斥梁实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批评了梁实秋。1949年6月梁实秋赴台湾,多年在台湾担任教授。他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风靡海峡两岸,颇负盛誉。他以37年时间独立翻译了《莎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执笔时已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相似文献   

14.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竞是鲁迅!”鲁迅看到秋自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  相似文献   

15.
1924年2月21日,鲁迅的《青年必读书——应〈京报副刊〉的征求》在《京报副刊》发表,其中"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等说法[1]12颇受争议,进而引发了一场论战,各种观点的论争文章达60篇之多[2],学界称之为"青年必读书事件"。对此,鲁迅1925年12月31日在《华盖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同时也是国学大师,他的辑佚成就卓著,辑佚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占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书。鲁迅辑佚义例严谨,考证精确,特点鲜明,是民国时期辑佚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在古籍辑佚学上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散木 《中国编辑》2006,(3):68-72
一、在五四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界新秀 许广平曾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李小峰和他的北新书局。她说,鲁迅和这家书局,历史关系最为深厚。1920年鲁迅应聘到北大授课之时,当时北新书局的源头——北大五四刊物之一的《新潮》月刊和五四新文化团体之一的新潮社已经成立有年了,而北大学生李小峰正是其中的一位弄潮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左联"时期鲁迅的编刊活动,通过爬梳相关史料发现:"左联"时期鲁迅努力维护左翼文艺战线,在前期带领革命青年编办了《萌芽》《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前哨》《十字街头》五种机关刊物,在后期参与编办了《文学》《译文》《太白》《海燕》四种文艺刊物.通过编办这些刊物,鲁迅一面推行"革新的破坏",一面扶持"革新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9.
孙郁在《鲁迅与周作人》一书中,首先提出这样的论断,来标示自己秉承的公正还原的立场——不再把鲁迅当成神,而视为人;不再把周作人看成鬼,而以平常心待之。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