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媒体微博传播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微博客对网络信息传播及整个传媒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时,专业媒体必须主动出击,其中,将微博作为媒体的一个新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是媒体机构利用微博的一种主要方式. 媒体微博有三个主要功能,即形象塑造、关系建设和公共信息服务.实现这三个目标,可在以下策略中进行相应选择与组合: 形象塑造策略 微博所营造的是一种社交性信息传播,社交活动与信息传播活动紧密结合,甚至彼此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社交是信息传播的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关系,再好的信息都不能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程奇芳 《传媒》2020,(1):35-37
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时代发展的战略要义。但客观来讲,由于市场环境、文化差异、品牌输出等方面的制约,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显著成功的主流媒体并不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缺乏示范引领性。而熊猫频道则是一个特例,在品牌定位、内容生产、视觉设计和社交传播方面,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又形成了普适性的引领,在深化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改革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出现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已是必然之势。新型的社交网络媒体微博,因其具有传播迅速、受众范围广泛、即时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现代博物馆展示自身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了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在新浪微博中的页面设置、微博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力求得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为其他博物馆的微博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思维推动受众细分: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陷入困境,导致经济效益缩水。传统主流媒体正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并出现了智能媒体大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等具有代表性的媒介融合产品,电视媒体也在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将具体以电视台地面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如何从政策支持、内容具象化、技术更新和与新媒体融合方面提高电视媒体传播效度,以期提高地面频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刘立红  连水仙 《新闻世界》2008,(12):154-155
本文试图以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为现实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其传播特色,本文以为,《功夫熊猫》作为跨丈化传播的现实文本,其传播特色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大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号元素,暗合了中国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二是秉承好莱坞一贯的喜剧风格,迎合了当下消费主义丈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要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必须进行多媒体融合实践。微博因传播迅捷、互动性强、网状传播等优势迅速成为电视媒体融合传播、提升影响力的主阵地。本文以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为研究案例,通过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与可视化研究,探讨电视节目如何协同微博实现多媒介传播力量整合,藉此摸索基于微博类社交媒体平台的电视节目融合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传播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多元化的特性.为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信息传播的结构和特点,笔者借助于"5w传播模式",对武亦姝走红现象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体、受众的共同作用力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武亦姝走红的同时进一步传播了传统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9.
李夏薇 《青年记者》2017,(20):12-13
技术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总是媒介的革命.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已日渐减弱.受众大量的时间被社交平台牢牢占据,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演变为通过微博分享、微信群、朋友圈这些社会化、辐射式的传播渠道.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众多不同形态和模式的社会化媒体,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化传播时代.从宏观的角度观照当下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系统,“传播者从专业媒体机构扩展到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内容生产模式从组织化到社会化;传播模式从单向大众传播到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式群体传播”.①但是,和社会化媒体、社会化传播相关的诸多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公认精准的定义,社会化传播的诸多特征也少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也影响着政治人物的信息传播模式.在网络社交媒体迅速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以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研究对象,发现候选人的传播行为凸显了“微”特色.综合图文影音的多模态传播、凸显鲜活生动的个人形象、重视细腻多角度的微叙事将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但应注重内容本身,避免严肃政治信息的娱乐化演变.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媒体谣言就是依托于社交媒体的谣言. 社交媒体中谣言传播的新特点 1.传播上呈现节点式裂变形态.社交媒体的交互性、低门槛和传播的直接性,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谣言的接收者,又都是谣言的传播者,受众的节点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并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如一个大V的微博就有数十万的粉丝,一个信息能通过转发、评论和关注等在瞬间传播至几十万人,呈现裂变状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也为谣言裂变传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刘鹏 《采.写.编》2023,(3):169-171
在国际社会中,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借助社交媒体的内容,在国际中进行传播,不但能够宣传国家的形象,也能传播国家的文化,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近几年来,各类社交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些社交媒体除了在国内形成了强势的影响力之外,也开始逐步地走向了海外市场,并且在其他国家受到了欢迎和认可。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康亚飞 《今传媒》2014,(7):77-79
社交化媒体的出现,使商家更加注重立体营销,信息流从单向向多极化发展,基于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一经发布,就产生裂变,快速向整个微博用户网散开。电影的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受众对电影的消费认知和意愿。本文借助传播效果理论,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对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方面的影响。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受众自身使用微博的情况和微博主的粉丝数也构成了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可见,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电影营销中,受众不仅是营销对象,更成了不容忽视的营销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Vlog作为时政新闻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的"跨界"成果,主流媒体纷纷找准机遇,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个性化表达方式中,创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内容的立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与社交平台的结合非常普遍,本文以"央视新闻"微博为例,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其信息传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其应根据新媒体平台和受众特点选择微博内容,结合"软硬竞争力",在形式和互动模式上注重创新,同时在与"母媒体"有效合作的基础上打造自身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钊 《出版科学》2015,23(2):34-37
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碎片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编辑在融媒体传播视域下,应建立跨媒体、以受众为本和出版人的传播意识,深入挖掘新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融合的划时代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蓬勃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因其草根化、社交化的特点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体育新闻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的体育新闻改变了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模式,拓宽了公众的体育新闻获取渠道。基于此,本文探讨体育新闻传播中微博、微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呈现出新形式和新路径.其中,熊猫频道在传播实践中以跨媒介叙事创新生态传播路径,通过社群运营和意义生产开启了IP经济的全新契机,并在国际传播场域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效能,将完善生态传播体系建构上升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惠洁 《传媒》2018,(7):60-61
微博图像就是微博中包含的所有非语言符号,如用户发布的图片、评论中的表情符号、用户传播的颜文字等.微博图像传播是指通过多元化微博图像的传播实现相关信息传播、分享以及价值生成的过程.微博图像传播不仅是视觉时代的重要特征,而且是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的核心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网络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微博图像传播的出现充分印证了视觉时代图像社交化传播的趋势,充分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人际传播的趣味性和便捷性,对信息传播主客体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微博图像传播作为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从中不仅能够窥见人类传播历程的演变,而且能够见证人类传播活动的变化.基于此,笔者从微博图像传播研究入手,探索视觉时代微博图像传播的内涵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