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社会、科学、政治等多方领域。其中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爆发性产物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本文将先阐述网络自制剧的崛起及大数据的概念,后通过分析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在网络自制剧《白夜追凶》的内容选取、营销战略及受众分析上的应用,来探析网络自制剧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弛  钟瑛 《出版科学》2015,23(1):46-50
传统的出版产业价值链主要是线性构造,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价值链是立体多元的网状构造.这种网状构造主要表现为出版介质是纸介质+光电网络介质,出版资源是内容资源+数据资源,出版服务是产品服务+体验服务.这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版价值链的2+++构造改变了出版产业的盈利模式,拓展了出版产业的价值链和价值版图.  相似文献   

3.
张园 《今传媒》2014,(5):28-28
正主持人语: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大跨步发展,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新媒体层出不穷,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大量普及,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已经逐步建成并随之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充分、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互联网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网民和手机网民规模,我国的新媒体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大数据等新媒体产业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助推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出现了诸多新趋势,而并购等方式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报业要想从容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立足内容优势,调整媒体结构,应用数字技术向新媒体领域拓展,从更高层次吸收报业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形成连接不同媒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市场、不同资本、不同发展要素的链状发展结构.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增量和更长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6.
借助2003年的广播发展契机,音乐广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类型化广播的发展中脱颖而出,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与壮大.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的视听内容与接受形式,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优势被逐渐弱化,传统广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网络"大数据"成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词汇,人们深切体会到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音乐歌曲作为音乐广播类节目的灵魂主题,其发展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出现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的角度,在保持传统音乐广播播放形式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其节目内播放歌曲的内容进行优化分析,使其更贴合当前社会环境下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7.
潘洪涛 《青年记者》2013,(27):21-23
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在庞大的新媒体产业中,广电系统的新媒体产业,不论是技术、市场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近年来都经历了变革。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8.
吕春燕  李荣  王志强 《今传媒》2014,(7):124-125
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云计算的技术实现,使大数据大行其道,全样本的数据模式与传统收视率的争锋,使电视界与收视统计公司发生颠覆性的概念转变。电视产业在历经几十年以收视率为硬通货币的发展后,终因传输终端的多样性,受众的碎片化,形成相对被动消费的局面。在与新媒体的角逐中,电视产业的螺旋式发展必须从发展节目创新模式,与网络视频深度合作,以及应用网络终端扩张市场等方面,一展攻势。孰赢孰败,笔者认为,深度挖掘大数据,全方位解读、应用大数据将是电视产业以动制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网络广播平台应运而生,以便携、海量、优质的优势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 网络广播发展的优势 1.大数据的分析促使个性化突出.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选择性地推送内容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一大优势.在网络广播平台资源充沛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的后台分析,对每位用户进行深入了解,记录他每日的收听喜好,就可以完成相关节目的推荐.这样精准的节目推送不仅省去了用户搜索节目的时间,也提高了用户的收听效率,使其更加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大视频时代,数字互联网技术赋予广电改革新的意义。大数据的关键价值就是获取信息优势,从复杂的应用中把价值链清晰地解放出来,以此发现规律、预测未来。大视频将进一步以用户为中心,而不再以生产者为中心,由大数据推动的行业变革,将会对整个视频业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当前,各出奇招的电视媒体,在多年实践探索、试错前行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与试错。网络新媒体技术将所有媒体形态都消融在数字的汪洋大海之中,谁能借势发力、合纵连横、最有效地调动资源,谁就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谭天  赵静雯  苏慧 《传媒》2013,(1):28-31
2012年我国的媒介融合发展是各类平台不断被构建的一年,是网络视频蓬勃发展的一年,是大数据引发大营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主流传统媒体积极对接新媒体,广电业与电信业双向进入;新媒体一方面向移动终端延伸,一方面对线下拓展,在社会化媒体的推送下,进军视频及其他服务领域,开发了更多应用,构建了更大的平台.2012年昭示了一个趋势:传媒业正大步迈进大平台、大视频、大数据的大媒介时代.  相似文献   

12.
李垣 《声屏世界》2016,(Z1):32-34
有线网络公司开展的收视大数据研究,不只是对传统收视数据统计的有益补充,更是顺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做出的积极探索,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教育具有融合性、数据性、实战性、开放性的特征,但也面临着培养理念模糊、课程设置陈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实践匮乏、教材缺乏等困境,这要求网络与新媒体教育厘清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创新课程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寻求业界合作;强化实践实训,提升核心技能。只有从多方面积极探索革新,才能让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教育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培养出适应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视听新媒体节目是指在数字新媒体平台播放和应用的、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内容或服务的节目形态,其突出特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文章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微电影、新媒体剧、公民视频新闻、富媒体广告、网络视频栏目、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手机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新的节目品类不断涌现并逐渐成熟,其类型特征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方法】分析移动通信、流媒体、数字视听和大数据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推动作用,考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集成、数据安全和网络基础设施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推动影视传媒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结论】需要加强标准化和系统互操作,完善数据和版权保护,扩容网络基础设施,以实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应该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广,基于数据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商业形式不断丰富.本文基于出版流程的五大基本环节,提出大数据在出版产业的应用模式,包括选题策划的精准化、内容生产的智能化、编排制作的高效化、出版物营销推广的最优化和市场服务的增值化,为推动出版产业升级和价值链重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以"数据想象力"为主题的2016新媒体创新峰会于2016年4月13日圆满落下帷幕,峰会旨在通过聚焦大数据,引爆DT时代的媒体想象力。会议主要对数据、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和交流,此峰会的成功召开对促进新媒体发展与大数据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行业,包括媒体行业受到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而在不断变革和转型,以适应目前的新环境。本期"新媒体研究"栏目立足新媒体行业发展及大数据应用,重点分析新媒体传播环境下  相似文献   

20.
吴涛  刘曼 《出版广角》2021,(7):41-43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少儿图书正在成为童书出版的热点.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发交互式少儿图书,能够让少儿读者在视觉、听觉、行为与心理等方面与读物全方位交互,获得更为真实、丰富、增值的阅读体验.文章从市场发展、用户定位、内容制作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交互式少儿图书的出版现状,据此构建能够提高出版资源可达性、增强出版内容感染力、延伸出版服务价值链的交互式少儿图书新媒体出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