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将有机改性膨润土用于吸附重金属Hg^2+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苯酚,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有机改性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能力增强,其中巯基改性样品的吸附性能又优于氨基改性的样品.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污染物稀溶液的吸附能力强于浓溶液,再生样品的吸附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吸附性能尤其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是碳纳米管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使用恰当的改性剂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是提高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实验所使用的改性剂为质量分数为20%的NaClO溶液,使其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改性处理。表征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表面积的测定、傅立叶变化红外谱图测定、X-射线衍射及Boehm官能团滴定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分布在碳纳米管表面;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结构在经过NaClO溶液改性后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本实验还研究了NaClO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Zn2+)的吸附性能,同时还证实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增大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在50min内达平衡。该研究可作为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交联法和液-液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聚醚砜小球。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小球进行表征确认;通过测试改性聚醚砜小球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来表征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清除能力,通过模拟吸附柱实验进一步考察改性小球的吸附应用能力。该实验设计合理,效果明显,涉及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等方面内容,适合针对工科学生开设。  相似文献   

5.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6.
沸石微波改性及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和盐酸对天然沸石进行活化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沸石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明显提高了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当溶液pH值为2.0、常温、振荡时间为60min、改性沸石用量为25g/L时,改性沸石对浓度为7.685mg/L的甲基橙的去除率达99.58%。改性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竹炭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质的初始浓度、竹炭用量和pH对竹炭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浓度增加,竹炭的吸附率减小。竹炭用量增加,吸附率提高。溶液的pH在2.0时,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好。竹炭对直接耐酸大红4BS溶液的等温吸附均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镁铝交联膨润土处理含重金属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铝镁双金属离子低聚物为交联剂,制备了复合联膨润土,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的有机废水.通过改变pH值、用量和处理时间等因素研究了镁铝交联膨润土对重金属及有机物质的吸附特性和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膨润土用镁铝交联剂改性后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对有机染料和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去除率均在96%以上.由于膨润土的储量大、价格低,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优质廉价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Cu2+、Zn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竹炭、煤质活性炭及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的煤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的铜、锌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N2吸附等温线、Boemh滴定及零电荷点测定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经氧化处理后,煤质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尤其是羧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HPZC值降低,较未氧化的煤质活性炭有更高的Cu2+、Zn2+的吸附容量。竹炭对Cu2+、Zn2+的吸附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对浓度为8mg.L-1的Cu2+、Zn2+溶液,吸附量分别达到1.87 mg.g-1及2.2 mg.g-1,与氧化后的煤质活性炭较为接近,作为对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化学改性活性炭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市售粉状活性炭用16%硝酸进行氧化,再用0.1mol.L-1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制得化学改性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较改性前对Cu2 离子的吸附能力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微波萃取八角茴香油的方法,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萃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比常规的索氏提取的提取率高,且提取的时间只有常规法的1/80,在功率650W、辐射时间200s、溶剂用量80ml,可得到较好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提取淫羊藿苷最佳工艺条件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微波提取法对淫羊藿苷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采取微波提取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产物收率.在溶媒用量、辐射时间、辐射功率和提取次数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中,辐射功率是控制淫羊藿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而微波辐射时间影响最小.微波法提取淫羊藿苷最佳工艺条件为:400m l水,2次提取,500W微波辐射每次10分钟.  相似文献   

13.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利用KSCN饱和的低浓度NaOH水溶液作预润胀剂和催化剂,以丙烯腈作醚化剂对杉木进行氰乙基化改性.研究了丙烯腈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NaOH浓度等对氰乙基化反应的影响.发现采用微波辐射20min(实际反应时间为80min)可获得与传统的恒温水浴反应240min同样增重效果的氰乙基化木材,但前者可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性甲醛溶液将废弃花生壳改性,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当温度为25℃用粒径为2-3mm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1%。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14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改性花生壳比普通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埃洛石纳米管表面修饰及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修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分光光度计等对HNTs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通过化学键实现了对HNTs的表面修饰,提高了HNTs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适当提高溶液温度、延长吸附时间及增加溶液pH值有助于提高HNTs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当溶液温度为303K,吸附时间为90min,溶液pH值为7时,表面修饰HNTs的吸附量可达8.91mg/g,相对于表面未修饰HNTs(同等条件下的吸附量为7.83mg/g)明显提高。吸附后的表面修饰HNTs经过再生处理后,吸附量可达到7.66mg/g。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研究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微波辐射可以加速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的合成反应,而且产品产率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the human fibroblast nuclei, the effects of three variant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olarization, linear and left-handed and right-handed elliptically polarized, were examin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frequency (f) 36.65 GHz, power density (P) at the surface of exposed object 1, 10, 30, and 100 μW/cm2, exposure time 10 s. Human fibroblasts growing in a monolayer on a cover slide were exposed to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layer of medium that covered cells during microwave exposure was about 1 mm thick. Cells were s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irradiation by 2% (w/v) orcein solution in 45% (w/v) acetic acid. Experiments were made at room temperature (25 °C), and control cell samples were processed in the same conditions. We assessed heterochromatin granule quantity (HGQ) at 600× magnification. Microwave irradiation at the intensity of 1 μW/cm2 produced no effect, and irradiation at the intensities of 10 and 100 μW/cm2 induced an increase in HGQ. More intense irradiation induced more chromatin condensation. The right-handed elliptically polarized radiation revealed more biological activity than the left-handed polarized one.  相似文献   

18.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