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馗以其嫉恶如仇和出色的驱鬼捉鬼功能,在文学领域、书画领域长盛不衰,其神话故事在民间也源远流长。钟馗,是在我国民间广泛信仰的驱鬼驱邪之神,钟馗捉鬼也是流传甚广的鬼怪故事。钟馗人物形象的形成,以及钟馗故事的进化演变有着世代累积的特点。钟馗这一人物形象的形成经历了驱邪之物、人名姓氏以及"傩"仪式的交互杂揉,而钟馗故事在最初也十分单一与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钟馗故事的加工,逐渐形成了完整和成熟的故事脉络。  相似文献   

2.
钟馗大家一定熟悉,他是传说中小鬼们的克星,专司抓鬼,是一个“人见人爱,鬼见鬼怕”的人物。今天何老师也邀请进入我们作文游乐场的小伙伴们当一次“钟馗”,来捉鬼。大家可不要害怕,这里的“鬼”们都很可爱,他们都是大家熟悉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3.
民间对钟馗的信仰其来已久,晋末就有关于钟馗的记载,唐代已出现钟馗的画像。宋元时期,钟馗形象在文人的笔下日益丰满,文人的钟馗画作日益增多,相关传说也逐渐成形。钟馗从一个单纯捉鬼的虚构神灵,变成了出身终南山的进士,由于应举不捷,触阶而死,后为唐玄宗捉鬼以报赐袍之恩。而钟馗信仰则延续着前代特点,钟馗因发挥驱鬼辟邪的作用而继续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民众对钟馗的态度开始由敬畏向怀疑转化,这一变化在明清时期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4.
《野人闲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蜀孟昶得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图中钟馗左手捉一鬼,右手第二指揽鬼眼睛,笔迹道劲。但孟昶却认为用拇指掐鬼眼睛更有力,于是令黄筌改画,黄筌却另画了一幅献给孟昶,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所以不敢辄改。筌今所画,虽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拇指。”黄筌不轻易改动吴道子的画,是他艺术见地十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级有许多“鬼”,有“淘气鬼”、“机灵鬼”、“小气鬼”、“懒惰鬼”、“贪吃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来捉捉这些“鬼”,给大家展示一番。  相似文献   

6.
钟馗形象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图像符号,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钟馗原型出自上古傩仪,钟馗传说的形成是在汉魏之际,随着唐宋时代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生动化、世俗化,钟馗这一形象彻底完成了从原型到传说的转变,并随着宋代民俗文化的兴盛与宋代艺术的繁荣而更加丰富多彩。钟馗画应各种民俗节令活动而产生,在民间年画、宗教绘画、文人绘画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形象体系,有些形象还依靠粉本的流传使其延续和传承变得更为稳定。元代以后,文人在对钟馗形象的关照中有了强烈的代入感,钟馗开始以失意文人的身份深入人心。明代文物画的文人化,是钟馗画文人化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民间,钟馗作为一个驱邪形象由来已久,然而《钟馗图》创作于何时一直是个谜。文章经过详细论证,确认它最早创作于开元十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能除恶扬善、伸张正义、保一方平安,集人、鬼、神于一身,综合了民众想向,通过民间艺人之手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民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灵璧钟馗画作为中国民俗画的一种,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历史渊源。今天我们对他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世俗审美情趣,加快灵璧钟馗画的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9.
源于傩祭和傩舞中方相的钟馗形象外貌丑陋,体现了异人自有异相,圣人与众不同,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及以怪治怪等思想。钟馗形象本身粗悍的张力很有表现力量,可以把人引向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体现独立不群纵横不羁的精神。民间的塑造使钟馗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世俗品格,浸透到民间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凭添了几分喜剧色彩。古往今来,钟馗在众多的艺术家手中,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形象,寄寓了丰富复杂的情感,是人们编造的经久不衰的神话。“钟馗”文化,浓缩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的丰富想像和情趣,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丑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们班级有许多"鬼",有"淘气鬼"、"机灵鬼"、"小气鬼"、"懒惰鬼"、"贪吃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来捉捉这些"鬼",给大家展示一番。我们班的"淘气鬼"最多,还是先捉他们吧。要论哪个  相似文献   

11.
祖先无名     
小时候 ,我很可爱。大人们总喜欢逗逗我。有一次 ,不知是谁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家最有名的祖先是谁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钟馗。”于是他们就笑做一团。我很纳闷 ,不知我说错了什么。这件事一直被我记在心中 ,因为这是第一次被人嘲笑。当然 ,我也由此恨死了那个被妈妈当作神像摆放的鬼———他的名字叫钟馗。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每天都拜这个烂泥块 ,我看见它就反感。现在 ,我上学了 ,也明白了大家为何笑我 ,也知道了他们只是善意的笑。因为钟馗他本就不是人 ,是鬼。这时 ,我便觉得惭愧。李家有李世民 ;范家有范仲淹 ;王家有王维 ;…  相似文献   

12.
唐代道教的流播,大致可分为神仙道教与民间道教,其表现形式为“仙道”与“鬼道”。唐代是神仙道教鼎盛时期,而民间“鬼道”也有所发展。唐代“鬼道”继承了早期“鬼道”五斗米道的特点,并进一步与巫术迷信相结合,以符水治病,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特色,对广大下层民众有巨大吸引力,引起了一次又一次民众暴动,同时,“鬼道”也逐渐浸润于上层社会,甚至渗透到皇室宫禁,对唐代政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我国出现了中篇小说的兴旺时期。根据郑振铎同志的看法,“中篇小说大都是写才子佳人,数量虽很多,但在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上并不重要。不过其中有几部讽刺小说还值得提出来,如《捉鬼传》、《常言道》、《何典》”(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捉鬼传》一名《斩鬼传》,写的是钟馗捉鬼故事,同样题材的还有《平鬼传》,都是民间常见的讽刺作品。《何典》流行范围虽较窄,但因为是刘复教授1926年发掘重印的,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快到了,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和驱鬼的习俗。大家快来一起做一个捉鬼的钟馗脸谱挂件吧。  相似文献   

15.
由黄蜀芹执导的电影《人鬼情》被戴锦华誉为中国新时期以来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一出经典的曲目《钟馗嫁妹》贯穿影片始终,也伴随着秋芸的成长过程,镜头的转换让我们在戏曲与现实间不停穿梭的同时也使我们在人与"鬼"之间不停地跳跃。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胆子极小,听人一谈鬼就色变、心跳,半夜睡不着。今年暑假跟大伯游了丰都古镇,胆子才渐渐大起来。丰都古镇也叫“鬼城”,位于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入口地段,离我家利川市团堡乡300多公里。丰都城,过去民间就有“白天人上街,夜间鬼赶场”的传说,加上历  相似文献   

17.
武强门画是专供春节张贴在门上的年画 ,也是武强年画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它包括门神神荼与郁垒 ,秦琼与尉迟敬德、钟馗等 ,还有被视为武强三件宝的虎、狮、大花瓶等。门画雕刻精细、色彩鲜明、造型夸张 ,汇集我国民间剪纸、戏曲、石雕等艺术的精华 ,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8.
在我同民间,南于道教是本土所产,故对其传说故事流传甚盛。尤其是八仙故事中的张果老,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于是,历代画家将其入画者甚众。这帧《张果见明皇图》,便是其中的一件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9.
赵红 《家教指南》2011,(1):94-98
"明皇游月宫"故事见载于唐代多种笔记小说,是当时流播很广的传说,故事中对于明皇月宫之游所见所历的描绘,正可视为唐人月宫印象的缩影。而追本溯源,考察最接近故事原始形态的敦煌变文《叶净能诗》中叶静能引明皇入月游赏的内容,则发现唐人月宫印象的形成,是受到了佛教月宫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