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画家魏克有幅作品,画面上是一台钟,钟面上的时间刻度已经剥落,甚至被水冲掉,耐人寻味的是魏克的两句话:时间并没有流逝,流走的是我们自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次次提  相似文献   

2.
漫画家魏克有幅作品,画面上是一台钟,钟面上的时间刻度已经剥落,甚至被“水”冲掉,耐人寻味的是魏克的两句话: “时间并没有流逝,流走的是我们自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次次提醒我们生命流驶的,常常是过去留下的许多痕迹。比如,一片夹在书中枯黄的树叶,或记忆里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那样的记忆雕刻着时光,使之呈现出一种似乎可以触摸的质感,而岁月的锋镝又雕刻我们。读书,就是我的时光刻刀,岁月之刃。心中产生“撕裂感”,往往是在一个人夜读之  相似文献   

3.
画说青春     
会排汗的衣服画说青春@魏克~~  相似文献   

4.
画说青春     
考砸之后听到脚步声胆战心惊,听到钥匙声不寒而栗。听到开门声害怕无比,听到呼喊声已眼冒金星。画说青春@魏克  相似文献   

5.
画说青春     
句号当一切都己完美,那种泛舟大海的雄心也就随之消退了。感叹号 水,簧右绘甲,要的启麦是这种技久有力的扣击{分号 鱼儿时常在深水里吐着一个又一个气泡。人呢々人在大地上劳作不息,有时也需要停下来.进行一些小小的幻想。画说青春@魏克  相似文献   

6.
魏克漫画     
▲当有一天你因为埋头千活而忘了跟别人去大谈你的理想时,你差不多就快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为什么系曩一下呢?与其呆在趣瑭里做着、二场翼翔的梦,还不如试着拥抱一下天空。飞了万,、就什么都明白了。◆ 、 ▲你鸭子指就是你的钥匙,通过它。≯你可以畅通无阻地打开你面前韵任何0确门。纂衣粉粼_份。~’髦、臀鄂羚缭熟粼命尹恤书黯碑是瓣户’协二藕麟沪~龚纽;不}氯蟾斌漏气扬兰班娜黔染{懒姗歉硫二犷槽碳瓤呱撼魏克漫画@魏克  相似文献   

7.
建构是补充和完善的意思。利息率是一个古老而又核心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魏克赛尔在1898年提出的利息率理论、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的利息率理论和罗伯逊在1940年提出的利息率理论。战后,虽然法博齐和莫迪利亚尼利用最优均衡的分析方法使前人利息率理论的表达更加精确,但从总体来看关于利息率的研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这些经典的利息率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欠缺:魏克赛尔的利息率理论没有能够反映信用货币制度带来的新变化,凯恩斯的利息率理论混淆了货币与借贷资金的区别,罗伯逊的利息率理论则没有考虑借贷资金的消费需求和政府需求。实际上,利息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借贷资金的供给除了货币供给这个外生变量以外,还有储蓄这个内生变量。借贷资金的需求不仅有投资形成的借贷需求,还有提前消费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形成的借贷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借贷资金的需求方面补充消费需求和政府需求两个因素,前者是利息率和预期收入的函数,后者是财政赤字的函数。利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新构建的借贷资金需求函数进行的计量检验表明,该借贷资金需求函数能够解释现实利息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方位词"上"和"ON"之间有许多相同用法,但其区别也是显然的。它们表空间感念时既可表示在一维的线上,也可表示在二维的面上,不同的是"ON"含有"附着"的必要要素,而"上"表达的事物与参照物并不一定是接触的。表示空间隐喻时间概念时,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既可表示时间段也可表示时间点。表示时间以外的隐喻意义时,"上"负载着源远流长的汉文化,能表达丰富的与社会地位有关或状态的词语。"ON"一般不具备此类用法。"ON"的时间以外隐喻意义往往由"上面"引申为"方面"等。  相似文献   

10.
正"设问引入"是我们学生作文的一种常用笔法。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作文中推进叙述或展开议论,而且也能使文章波澜起伏,产生引人入胜、引人入理,"叙议皆明"的艺术效果。何以见得呢?我们不妨举几例学生作文看看。例一:"世界上最无情的是什么?是时间。世界上最公正的是什么?是时间。我从母亲和我身上就看到了时间的无情与公正。"这段文字,设问用于文首。开门见山,提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最公正"的。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示隐喻,本文通过比较中英"上/下"这两对空间概念在隐喻拓展域中的投射,发现其在时间域上的明显差别,即在汉语中,纵向模式蕴涵"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而在英语中,却出现了较晚的时间位于较早的时间之上和较晚的时间位于较早的时间之下的矛盾.通过分析发现这种中英差异根源于中英文化差异尤其是中英民族时间取向观的差异,中英分属过去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  相似文献   

12.
"节奏"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节奏"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因素在时间上的分布组合方式,是事物空间上的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在时间上的展开。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同节奏可以引起不同的结果。认识和把握节奏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弗兰克"空间转向"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是通过三种时间"空间化"来完成的。三种时间"空间化"分别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和"纯粹时间"空间化。弗兰克的三种时间"空间化"有逻辑顺序,其空间化的程度按照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从客观到主观逐渐增强。场景时间空间化和情节时间空间化是"一体两面"的,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场景时间空间化的"内面","纯粹时间"空间化却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的"内面",是叙述时间的直觉化、心理化的结果。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侧重于客观技巧层面,"纯粹时间"空间化侧重于主观感觉层面;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具象的,"纯粹时间"空间化是抽象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三种时间"空间化"叙事理论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影响了很多小说家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中的"时间"有客观时间、历史上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学家拟构的历史时间三种。第一、二种"时间"构成"时间历史",是对客观时间的记录和描述,一般不带有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但蕴含了先人们的世界观,是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时间"是历史研究内容划分的单位,也是历史研究的特定手段和方法,是历史评价的依据和史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近来,在电视上看"NBA"或"CBA",不时总能听到"垃圾时间"一词,听惯了"黄金时间",再一听"垃圾时间"也觉新鲜.这是一个新生词,大致是说激烈的篮球比赛,到最后几分钟或几十秒钟,对抗双方的比分有些悬殊,胜负已无悬念,激烈程度锐减,双方都上了些替补队员,这段比赛时间就被解说员或一些媒体称作"垃圾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时"是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是表达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时"表明动作在时间轴线上的位置,主要有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时间标识。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和法语和汉语,三者在时态变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三种语言的现在时态不仅表示现在发生的动作,它的时间观念还可以上下延伸,表示过去和将来。  相似文献   

18.
文尘 《初中生》2013,(Z3):37
荷兰说:"那些敢于失去一天的人,是危险地奢侈;那些敢胡乱用它的,更可谓不顾死活。"目前的我在"大段时间绝不浪费"一点上做得尚好,在"小段时间竭力争取"一点上做得还是不满意。科兰谷说:"在时间的片段与小块中,原可做许多事情。这些片段的时间每日都有,大部分人荒废了它,但最后算起  相似文献   

19.
《上裴相公启》是温庭筠参加进士试前行卷的书信,学界对上启时间及启主"裴相公"的真实身份颇有争议。本文证以史料、温庭筠的诗文对《上裴相公启》的上启时间、启主等问题进行再考辨,考订上启时间应在开成元年年末,启主应是裴度。  相似文献   

20.
, 《初中生》2013,(16):37
总有人说:"如果你把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写作,早就写出一部小说了!"这话确实令人难以反驳——毫无疑问,把时间用在写小说上要比消磨在看电视上更有意义。但是这个说法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时间是"可替换的",你可以轻易地用看电视的时间来写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时间的"品质"也不尽相同。比方说,如果在搭乘地铁时没带记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