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三大生活范式:“游戏的生活”关注人的情感,是一种美学生活,热爱美;“理性的生活”重视人的认识,是一种逻辑学生活,追求真;“自然的生活”则强调人的意志,是一种伦理学生活,向往善。  相似文献   

2.
当代课程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一方面,借助生活内容来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要如何将生活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之中呢?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只有细细品味,才难领会其中的韵味,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灵气,才能感来人打动人,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使读者读来回味无穷,爱不释手,这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宽容作为一种沟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理想生活的美德,在三种不同的"生活"视角下,有着各不相同的要求.宽容以共存的哲学使社会生活成为现实,使政治生活保障自由,使理想生活成为可能,并最终达致一种多种"善"和谐共存的"可能生活".对宽容的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它更是根植于生活土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这同样也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鱼水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有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大学里面出现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此话虽然说得有点刻薄,但确实值得我们的学子们深思,我们究竟要在大学里怎样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大学时光更有意义呢?本文就此作出了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林爱平 《职业技术》2012,(3):114-11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使政治课堂最大化地追求它的生活效用,使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生活的现实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现实的、反思性的日常生活,批判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丑陋,阐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良善;从道德生活的超越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超越性的德性生活,陶冶和培育健全的德性品质;从道德生活的公共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正义、理性的公民生活,培育学生的公民品德;从道德生活的文化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高品质的、优雅的文化生活,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涵养.通过日常生活、德性生活、公民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四重”建构,生活德育可以培育出更为整全的道德生活空间,促进道德教育目标与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指南》实施背景下,必须依靠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来提高幼儿教师实施幼儿园课程能力、保障每一名幼儿获得学习与发展。通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与实施方式、时间结构、内容结构及不同职务主体对一日生活制度价值取向开展调查,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定位和教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个依据《指南》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理论”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哲学观点,陶行知在“回到生活世界”的潮流与话语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与世界范围内生活世界理论的对比中,明晰陶行知生活世界理念的内核及其价值,对于指导当今教育改革、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能够提供一种适宜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胡金木 《中国德育》2012,(19):19-22
若说道德可教,那么教的方式一定是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只能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而不能是学科化、知识化的。这样,人们往往把生活德育理解为一种模式,仅仅认识到“生活”与“德育”之间的一种工具性关系。其实,“生活”与“德育”具有一种本体性关系,生活是德育的基石,本真的德育就表现为一种生活德育。生活德育并不是要人们把德育直接搬到日...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生活化应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背景下,必须依靠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来提高幼儿教师实施幼儿园课程的能力,保障每一名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学习并获得发展。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订与实施中存在高度集中、时间管理"单轨化"、内容粗放缺乏整体规划、忽视生活环节等问题。本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定位和教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依据《指南》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与生活     
数学,一门我喜欢的学科,一门能充分体现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科,一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学科,也是一门我想让学生对它产生无穷兴趣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就喜欢对联。那时家里穷,特别盼着过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一贴,年味儿就浓了。我跑到大街上看对联,读读这家的,瞧瞧那家的,心里甜滋滋的。大年初一拜完年,我又跑到大街上看,遇到好对联,一遍又一遍地读,对那些字写得好的,还摇头晃脑一笔一画地模仿。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育者往往以"告知"的方武要求学生追求一种应然的生活状态,这不利于其美好生活的实现."可能生活"是每个人都想要实现,并有可能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它应成为教育的新诉求.要实现"应然生活"向"可能生活"的转向,教育应具备三个立场,树立三种意识:生活立场和主体意识、价值立场和发展意识、过程立场和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19.
嘉木 《父母必读》2011,(3):108-109
在学着小兔一蹦一跳的快乐中,宝宝一定期待着下一个动物是什么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哪一种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吧?嗯,猜对啦!是小狗。小狗会欢快地摇尾巴欢迎你,仿佛在说:“快来和我一起玩吧{”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家有老人,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