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一雯 《教师》2014,(25):124-125
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西方艺术特点,作为"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上成熟的标志"而得到国际公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借用西方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曲既发挥了欧美音乐的优势,又展现了中国古典音  相似文献   

2.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4.
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端庄典雅,又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高贵温柔,他的交响曲,室内乐,歌剧等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他生平只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唯一一首用小调谱写的作品,其曲式结构,音乐表达风格皆值得深入推敲。本文将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出发,探究其背后的创作背景这首乐曲艺术风格的诠释和音乐风格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心声与琴声     
近日,看到友人发来的微信,一位国际小提琴演奏获奖者分别用两把不同琴龄的琴进行演奏,看听者能不能区分出两把琴,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老琴制作于1683年,新琴制作于2017年,均出于大师之手.由同一小提琴家分别拉同一首乐曲,如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老琴像陈年的声音,粗犷,有老年人的成熟风范.新琴的声音穿透力强、层次多,有张力.而且,两把琴的音量能差两倍!凡有音乐素养的人一定能听出两把琴音色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塞茨的五首学生小提琴协奏曲,尽管程度不同,但都融进了小提琴演奏的各种由浅入深的演奏技法,我们只要稍稍注意,就可发现塞茨的五首学生协奏曲其曲式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在所有的第一乐章中都是由富有昂扬精神的中庸的快板开始,鲜明而富有活力的主部连接稍有炫技性的副部之后,转入平静的、爱恋的、抒情委婉的中段,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把乐曲渐渐引向热情的快板,直至推向乐章的终止。  相似文献   

8.
漫话交响乐     
交响乐是音乐作品中最复杂、最富于戏剧性的一种体裁,它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严谨的结构形式,能概括时代精神面貌,描绘大自然景色,激发人们对祖国秀丽江山的热爱。交响乐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中期,一些在民间流传的乐器和乐曲开始进入宫廷贵族控制的私人乐队。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代尔第首创了小提琴协奏曲的体裁形式,这种曲式结构为日后交响乐领域中的各类独奏、协奏曲奠定了基础。他创作的由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的总称为《四季》的作品,是早期交响音乐作品的典范。后来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经过36年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的独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协奏曲至今受到广泛欢迎,与小提琴的独奏魅力是息息相关的。西贝柳斯的这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奏的特点,因此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分析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独奏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音乐欣赏爱好者,我最喜欢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和小夜曲等名曲。我曾喜欢海菲兹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他的精湛技巧,使乐曲流畅生辉,华丽而多彩。我曾喜欢胡伯曼以剑客般的老练,把节奏感和层次感极强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实际上是小提琴协奏曲)拉得出神入化,令人难忘。我曾喜欢俞丽娜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丰富的感情,细腻的处理,使之达到完美的艺术高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为杰出的演奏家之一。由于他的演奏惊人、充满魔力,因而,被世人誉为十九世纪的“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的演奏的确无与伦比,有一件事就充分说明这位“提琴之王”的神奇。帕格尼尼曾写过一首技巧艰深的小提琴曲《无穷动》。这首乐曲最优秀的小提琴家把它演奏下来,  相似文献   

12.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对古典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一生创作了许多乐曲并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体裁,被后世尊称为"乐圣"。在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因此又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本文将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内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协奏曲。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以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四季》其实是分别题名为春、夏、秋、冬的四首协奏曲的统称。在这套乐曲中,维瓦尔第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模仿、描绘和抒情功能,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绚丽景色,以及人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国音乐家小组赴西德访问第一场演出结束时,当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一个音符还在音乐大厅内萦绕尚未消逝时,观众席上爆发雷鸣般掌声,久久不能停息……许多观众惊叹道:“简直不敢相信,中国竟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光在西德引起了轰动,由于其独特的民族性而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大音乐家和音乐评论家及小提琴演奏家的赞扬。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最为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优秀作品。中国小提琴演奏家,不论是到国外演出,还是举办个人音乐会,无一例外地演奏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为研究对象,从其创作、织体和演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使演奏者可以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文章对曲式结构、节奏、演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的研究与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演绎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演奏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也在不断的丰富。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协奏曲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协奏曲经常出现在演奏会的第二节,是演奏家独自进行,乐团来伴奏,作为一名独奏者在一首曲子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体现出乐曲的自身价值。十七世纪结束协奏曲的表演方式转换成一部分乐器成为主奏,其他人员来伴奏的表演方式被大家认可,一般乐团的乐器都是跟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限制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外协奏曲的特点以及中外协奏曲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门德尔松是一名音乐界颇具成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浪漫主义歌曲创作盛行的年代。这一时期人们都在追求一些更胜一筹的歌曲创作,这个时期的人们也是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精神的时代。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比较短暂,但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而在门德尔松的一生所发表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令人受益最深的是他人生后期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了使得后人可以对这名优秀的作曲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针对"探析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法"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10月14日,以演奏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被世界乐坛誉为「小提琴皇后」的日本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来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恋的杭州,乘着画舫,拍摄第一盘《梁祝》激光影碟,也是首张中国经典名曲影碟。西崎崇子女士对《梁祝》情有独钟,但她却一直不知  相似文献   

20.
江澎 《文教资料》2008,(15):76-77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品构想宏伟,具有富饶的曲思,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技巧,是用圆熟的手法完成的稀世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