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师靳若滨     
《新课程研究》2007,(5):67-67
每一阶段,教师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或“共同需求”。推出“名师讲坛”,旨在基于这些“热点”或“共同需求”提供必要的引领,同时也引发讨论。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心理健康”,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中考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节的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写出简单的报告。”“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育改革遍地开花。为了给广大读者和教育界人士提供一个更为直接的交流平台,本刊新辟“热点论坛”板块,欢迎专家、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热心读者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育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为教育献言献策。本期讨论主题:“校长的职能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根据这一要求,选修课在注重学生共同基础、共同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多地着眼于学生需求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每年高考均会有些化学考题与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密切相关,如2005年高考题就涉及“苏丹红”事件。今年的社会热点是神舟七号的发射.因此我们今天共同来讨论一组有关航天的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不匹配和传统“供给型职教体系”转化为“需求导向型模式”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热点的背景下,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于2010年4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以“构建需求导向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为主题的首届中英职业教育对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参赞白琼娜女士出席了这次活动并致辞。  相似文献   

7.
随堂即时性讨论的实践运用,是践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理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法。开展随堂即时性讨论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知识点“顺其自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参与讨论;可以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启发学生“针锋相对”参与讨论;可以抓住社会热点,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参与讨论;可以把握学生关切点,“设身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是本次“两会”代表和委员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7日参加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相似文献   

9.
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讨论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特征入手,分析“双元制”课程模式与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课程的差异,进而提出借鉴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对我国企业需求的“多能一专”的职业人才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杨厥帅 《新高考》2007,(Z1):64-66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分类讨论的理解与应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辨证地审视分类讨论,不能迷信分类讨论,应明确“分类讨论不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有些问题若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则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能克服思维定势,处理好“分”与“合”、“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充分挖掘问题中潜在的特殊结构或条件,加大类比联想的力度,往往就能够回避分类讨论.回避分类讨论的途径或方法有:活用公式、活用性质、活用概念、分离参数、转换主元、等价转化…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刊“修辞研究”专栏创办伊始,便得到海内前辈时贤的热情鼓励和支持,惠稿源源不断!为表谢忱,特出一期专号,以飨读者。 在一定时间内,修辞学的性质将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本期发表的有关文章,或宏观俯视、或另创新意、或穷追不舍;观点各异,态度鲜明而执着可敬!“山重水复”能否迎来“柳暗花明”,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论”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谈论”:用谈话的方式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讨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辨析;“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从“谈”到“辩”,由宽泛的漫谈,进入有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对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也必然会引起种种思考和议论。议论多,表现了对改革的关注。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改革的深化。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增辟“热门话题”一栏,就教育改革中的议论热点,展开自由讨论。目的是开拓视野,活跃思想,共同探讨教改问题。本期我们摘编了报刊上有关教育领域能否引入竞争机制的部分讨论文章。关于这个问题的是非之争还在继续。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职业学校可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怎样引入竞争机制?是职教界所关心的。欢迎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实践体会。今后我们还将就“教师可否有第二职业”,“怎样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等开展讨论。希望本栏能得到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12,(7):192-192
《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进入“十二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重点产业快速扩张,使人才需求量逐年放大,总体需求旺盛。“十二五”时期,广西各地人才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及桂中地区成为需求的热点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量明显放大,需求也更为急切,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 ,在教学方法上 ,他提出“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他说 :“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 ,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 ,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证 ,不再是一味讲解。”几年来 ,我一直认真思索这一课堂教学的精辟论述 ,并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体现它 ,以求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之目的。一、讨论的意义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 ,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 ,…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小组讨论教学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广为流传,并为大家一致赞成。讨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已经纳入课堂教学程序,占有了一席之地。由此,讨论组织艺术也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一、课堂讨论的教学价值 课堂讨论就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课堂讨论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1.课堂讨论犹如“旋转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可以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这其中还存在不少值得讨论和商榷的问题,本文就十年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对比,认为大学生虽然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还构不成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相反随着社会大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且有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的趋势。这是本人的观点及调查结果,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力度加大,必然要伴生出一些特定的现象和问题,对这些热点的关注和引导,已成为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任务。然而随着热点报道的普及深入,也出现了一种滋生物——炒新闻。从理论上讲,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是两个含义迥异的概念:社会热点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广大受众共同关心并急于了解的事实或问题所作的及时报道;炒新闻是一些人利用传媒工具将一些本不应引起轰动的事件或人物通过人为的“炒”作,甚至搞“地毯式”轰炸的方式来引起受众关注。现实中,媒介将一个个社会聚焦点投射给受众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冷不热的事件或人物翻炒后一并“奉献”到受众面前,从而使受众在迷惑中将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划上了等号。为了使新闻能正确地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本文拟对这两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言 :“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群体。竞争的社会和全新的时代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时空境遇 ,但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也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故而 ,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青年学生进行热点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 ,热点教育应当结合当代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面和社会发展动态 ,把握四个着力点 :事实穿透、理念揭示、情感激励和行为砥砺。一、事实穿透所谓热点 ,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由一定的社会思潮引发的人们共同关注、讨论的焦点问题 ,或在青年学生中普遍流行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考试里“开放式”的命题已成为热点,这类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分类讨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往往由于概念不清,或思考不周,或主观臆断,或对图形观察力差等原因,造成解题的种种失误,其中以漏解为最常见。现举例分析产生漏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