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病     
春生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体检,自己居然会查不出半点毛病。他这样想:自己长得精瘦,个子又小,平时一干体力活儿就感到腰酸腿软,有时在厕所蹲得时间久了也会感到头晕眼花,这样的体格怎么会  相似文献   

2.
史敬平 《传媒》2001,(7):32-33
合作的企望与现实 媒体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很多投资者对自己这样说。媒体上不断升温的渲染也这样引导。这让人想起80年代初时的中文热,那时很多会写字的人就觉得自己能当作家;计算机热刚起时,几乎会编程的人就觉得自己能开软件公司。 现在很多人注意到的是有那么多媒体一年的广告额上亿,净资  相似文献   

3.
张默闻 《声屏世界》2011,(7):122-123
企业不能太守规矩,这样会被淹没。企业也不能太张扬和骄傲,这样会被收拾。在和平年代,企业的营销与传播比任何时期都更难做,因为没有大的事件可以提供给你利用,你只有自己制造事件来达到企业品牌营销与传播的高潮,获得强大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42):48-49
对做工程管理的人来说,如何超越自己?理性,再理性一点,99.99%的人会这样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经常被人问道:“你幸不幸福?”或者我们更多地会扪心自问:“我自己真的幸福吗?”——在这个时代,幸福是如此被我们所需要,“幸福”这个词也经常会被如此突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不够幸福。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一篇《听副县长感叹"想廉洁很难"》的文章,说一个副县长用工资给自己夫人买了一条镀金项链,结果别人都不相信是用他自己的工资给老婆买的。于是他感叹:为什么别人会不相信呢?为什么想廉洁会这样难?  相似文献   

7.
在一篇“先改变自己”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就会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会跟着愉快。”  相似文献   

8.
徐志纯 《新闻世界》2013,(11):13-15
版面虽然是静态的,但她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却会"说话",不同的版面语言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好的版面语言就是传达一种正面、积极向上的信息,让人对版面产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期待:拿到报纸后,面对整叠报纸,会刻意从中翻出自己心仪的版面来看,因为相信这样的版面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  相似文献   

9.
博客陷入沉默,世界屏住呼吸。有人这样解释博客: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还有人这样形容博客: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没有人会给博客开工资,但是你再也不需要看老板的脸色,有了自己的博客网站,你自己就可以主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晓均 《新闻大学》2007,(2):150-151
2000年以后,单就上海的新闻媒体而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整个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各大媒体,无论是纸制媒体还是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都开始整合资源,为了保持自己在下一轮竞争中的生存优势而养精蓄锐。这个时候,如果再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有时候会感觉很困惑。作为上海市一个区级新闻机构的从业人员,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这样的新闻机构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或者说,我们这样的机构,未来留给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我  相似文献   

11.
工伤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个编辑都当过作者,想想自己当作者时往报社或杂志社投一稿件那殷殷企盼的心情,编辑们就会对自己在处理稿件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出现的粗疏态度和做法感到自责。所以在繁忙的编辑业务中,我们做编辑的还是应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多想想:假如我是作者,这样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1):113-113
澳门画展前言艺术的维新,在很多时候,就是对不同地域独有风格的有机复合。只有这样,它才会在相沿维系的过程中不断延伸自己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毛毛虫童书馆这样一家小型公司来说,我们很少从宏观层面关注自己所在的出版圈,对于类似童书热这样的话题也没太在意过。并不是因为我们与这些热点无关,"毛毛虫"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员,也会感受到业内种种的热与  相似文献   

15.
我们翻开《梁文道:我读》,大半观点仍不外是拾入牙慧。这样的书,会让一般的读者自以为自己读完这些书,懂得了不少知识。殊不知这样的盲从。本身也就很说明那些没有主见的读者。仅是新时代的“文盲”而已。  相似文献   

16.
书写的奇效     
《北京档案》2004,(10):45-45
有写日记习惯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把自己的困扰和不愉快宣泄在纸上之后,心情会舒畅很多。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们也懂得这一点,所以多年以来,他们会让被痛苦折磨的人写出自己的压力、抑郁和创伤,从而帮助他们恢复。  相似文献   

17.
耍具有主流意识。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日常生活上,停留于琐碎和表面。这样的报道会误导观众。让他们误以为只要是自己身边的事都理所当然地得到报道。这样的平民化路线实际上是以消费主义立场替代真实性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会有"开源软件更安全"这样的说法。宫敏,这位将开源软件火种传入中国的人,有他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党报曾经背负太多的框框,束缚了自己的影响力。板着面孔办报,拒人于千里之外,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这样的报纸,受众覆盖面只会越来越窄,影响力势必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加理性地反思,人们必然陷入这样的双重标准困境:人们谴责一个群体的恶行时会声称.自己坚守某种普遍的道德标准:但面对另一个群体同样邪恶的行径.却会推托说这样的标准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