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出砂指数以及斯伦贝谢预测模型,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的新春排601及排612区块的25口油井进行出砂预测,并将油井上部及下部储层出砂指数进行对比,得到如下认识:①两区块25口油井在开发初期即严重出砂;②新春排601区块油井上部及下部储层段出砂指数均低于严重出砂线,与上部储层相比,下部储层胶结强度相对更高,使得其出砂指数值更高;③新春排612区块油井储层段出砂指数低于严重出砂线。预测结果与实际良好吻合,有助于生产过程中准确判断出砂程度并采取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将蒸汽喷射泵应用于蒸汽—烟道气混注的新思路.蒸汽喷射泵注汽锅炉产生的高压水蒸气为动力,可以为伴随注汽锅炉产生的烟道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其与水蒸气充分发生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气体注入油井.依据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与喷射泵工作的基本原理,对蒸汽喷射泵用于稠油井注烟道气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并且设计计算得到了喷射泵的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3.
油井出砂后,油砂固-液混合物冲蚀完井筛管,造成筛管防砂失效.针对筛管结构复杂,室内防砂筛管冲蚀实验误差大的问题,根据金属网布筛管结构特点,使用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平台建立金属网布防砂筛管三维模型,研究防砂筛管在不同冲蚀速度、冲蚀液质量分数下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和冲蚀速率分布.研究发现:筛管速度、切应力冲蚀速率的最...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油井出砂监测室内模拟平台,可以模拟不同砂砾尺寸、含量、密度在不同黏度油品、含水率、温度、压力、排量等条件下的出砂工况,并利用监测设备对油井出砂状况进行监测。该平台对油井出砂监测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设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想法,锻炼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课题研究的学习方法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23,(1):43-46
<正>把一滴原油从地下数千米的岩石缝隙中采到地面上,其工艺之复杂、过程之不易、构思之精巧,就像借助了一双“魔术手”,令人惊叹不已。“上天难,入地更难”,这句话是对采油工艺的真实写照。我国水驱油藏储量、产量占比均超过70%。经过多年的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但采收率低,胜利油田目前的整体采收率仅为28%。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不能有效挖掘纵向和平面剩余油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胡状油田开发工作的深入,油藏中薄差油层不断被动用,使得低产低能低含水的"三低"油井井数不断增加,而这部分油井由于注采对应关系差,生产中普遍反映出生产压差小、供液能力差、输送温度低,为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尤其是进入冬季更加影响到了该类油井正常生产.为此,我们只有针对"三低井"形成完善高效的冬季管理模式,通过...  相似文献   

7.
以柱塞抽油泵理论功图为基础,利用波动方程实现地面示功图向抽油泵井下示功图的转换,依据示功图特征对供液程度、漏失程度、气体影响等进行修正,计算有效冲程,最终实现单井产液量的计算.实践表明,对于功图特征明显的井,本计算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同时,可实时监控油井产液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出砂油井进行酸化解堵作业易加剧油井出砂的问题,研制一种具有解堵和抑砂双重性能的HKL新型解堵抑砂剂,对解堵抑砂剂的作用原理进行研究,并对配方组分进行优化,对抑砂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KL解堵抑砂剂保持了无机解堵剂的溶蚀性,同时在砂粒表面形成的体型高分子膜可增加岩石胶结强度,使解堵抑砂剂起到了抑制地层出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井出砂问题,发展了多种防砂技术,然而每种防砂方式有各自的适应性及优缺点.针对目前油井防砂方法优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拟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初选技术上可行的防砂方法,然后利用经济评价模型给出经济有效的防砂方法,再结合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技术上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防砂方法.为油田防砂方法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两口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适合该井的技术合理、经济有效的防砂方法;另外,当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与经济评价模型计算结果有差别时,要结合综合因素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新疆排2井区的油藏及初期试油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将自喷生产与有杆泵采油相结合的开发方案,设计了一体化的生产管柱。另外,采用机械防砂技术有效实现了防砂目的,并预测了该井区油井的结蜡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热杆加热方式进行清、防蜡。该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新疆排2井区的油藏及初期试油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将自喷生产与有杆泵采油相结合的开发方案,设计了一体化的生产管柱。另外,采用机械防砂技术有效实现了防砂目的,并预测了该井区油井的结蜡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热杆加热方式进行清、防蜡。该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套油井出砂可视化模拟实验系统,利用多发多收声波探测方法,通过交叉路径波速探测,检测整个岩样出砂的位置和几何形态,实现了出砂研究的可视化,也可作为出砂科研的重要辅助手段。该套系统可培养学生建立从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意识以及创新实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新形势呼唤艺与时俱进,精神明建设要求艺与时俱进,精神化生活渴求艺与时俱进,生产精品力作召唤艺与时俱进。论证与时俱进是繁荣艺的必然要求,必须在艺理论上求新。在艺创作上求精,在艺批评上求准,在艺生产营销上求变,在艺队伍建设上求强,论证内容基本上涵括了繁荣艺,必须把握的主要环节。新时期的艺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繁荣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6,(11):44-44
本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是为解决我国石油生产实际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而开展研究的,在国内外首次在地面上建立全尺寸、高性能的井下采油工具动态检测研究平台,由涵盖大庆、辽河油田不同规格、不同井深油水井的实际工况的六个系统组成,是一套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测控等技术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的系统,能够对多种采油工具包括组合工具进行多参数、高精度、动态的综合检测,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5  相似文献   

15.
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稠、易出砂、水油流度比大,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稳产难度增大的问题,开展了活性水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单酚钾按质量比2:3可复配成最佳驱油体系BN-001.该体系最佳使用浓度为0.5%;BN-001表面活性剂耐温120℃,耐氯化钠大于150g/L,耐氯化钙大于2.3g/L,具有较好的防止黏土膨胀的作用。经现场试验见到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为常规稠油出砂油藏的水淹治理和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革新之路     
46岁的王为民,是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采油厂的一名工人。1984年以来,他坚持围绕原油生产的实际大搞技术革新,先后取得了30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3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 1981年7月,王为民从济南钢铁厂调到油田,在临盘采油3队当采油工,负责油井和泵站设备的维修。刚到石油单位,王为民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实践能力的形成,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高校的生产实习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急需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采油工程专业为例,从目前生产实习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采油工程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生产实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响应存在的差异性,并揭示引起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期获得加密后砂土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反应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创新点:1.利用振动台试验,成功实施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低承台群桩基振动台试验;2.基于试验结果,对比中密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群桩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考察两种液化场地条件下群桩效应基本特征。方法:1.通过对比白噪声扫频,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下体系模态参数的差异性(图2和表1);2.通过对比砂层孔压、加速度和位移(图3–8),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动力反应显著的差异性;3.基于上部结构和承台的位移与加速度,讨论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上部结构动力反应与回复力特性(图9和10);4.基于桩上记录的应变时程,考虑桩的非线性,反算混凝土桩的弯矩时程,对比两类场地群桩弯矩存在的差异性,获得两类场地对群桩效应的影响效应(图12–14)。结论:1.密实砂液化场地加速度在砂层液化后未出现弱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循环流动性,密实砂液化场地比中密砂液化场地刚度更大;2.上部结构动力响应与砂土密实状态密切相关;3.中密砂液化场地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土层分界处,而密实砂液化场地中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桩头处;4.群桩效应在密砂层中更显著,而在中密砂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特点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厘清了"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融合机制:外部构成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特征.为实施"艺工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艺工融合"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据此积极实践,探索了以模块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好浮力的问题,我以为首先要切实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V_排g,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入液体中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时F_浮=G_物,所以就有G_物=F_浮=G_排,进一步推导为ρ_液V_排g=ρ_物V_物g,ρ_物/ρ_液=V_排/V_物.从推导式中可以看出ρ_物、ρ_液、V_排、V_物四物理量间的关系:1.只要知道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知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也可以计算出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2.若条件具备,还可以求出具体的体积或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