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察治 《教育艺术》2005,(10):43-43,2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对我们教学者而言,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①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3.
反思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和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改理念:语文课程需要与其他课程沟通和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语言实践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而,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参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把握运用语文规律,发展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陛课程。”作为一门实践陛课程,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式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实践语文教学目的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增设的新的学习领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该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基于智障学生的智力状况和生活需要,培智教育课程更需要摆脱片面追求语文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注重语文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形式整合的方式,旨在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大的语文观要求我们必须冲出这“高墙内的四角的天空”,放飞童心,放飞脚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搭建语言实践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人文内涵。不同的课文类型,语言实践所采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大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学习。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为契机,展开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探讨,形成了一种大语文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对阅读要求作了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相似文献   

20.
李良玉 《考试周刊》2010,(39):63-63
注重实践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接触中,通过理解、感悟、积累、欣赏、评价等学习活动,真切地掌握一些运用语言的本领,使语言文字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成为学习人类文化的门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