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疑问副词"复"是来源于表"又、更、再"义的频率副词"复",这是符合类化机制的。疑问句语境是频率副词"复"虚化为疑问副词的句法环境。疑问副词"复"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由于语言的"择一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原因,在竞争中"复"的疑问或反诘用法处于劣势,并逐步被"又、还"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火种,疑问与思维是孪生姊妹。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能有思维,没思维就不能解疑。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经过思维从而解疑释惑,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简单的"给予"是远远不够的,立足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获取",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教学技巧所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以"疑问"诱导学生乐于获取心理学研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存在疑问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俗1.设话疑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以问题为载体,在兴趣和疑问的驱动下,"唤醒"学生的思维,"追究"知识的产生过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经历和内心感受,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沟通"和"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把"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归纳为"任指"、"某指"、"特指"三类,并对这三类非疑问用法的表现形式作了较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方便读者在更进一步地认识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陆卓纯 《广西教育》2012,(14):13-14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国外,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已经成了一条基本的教学改革思路,因为这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问题的教与学模式"(简称"问题模式")便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高宏 《考试周刊》2011,(39):177-177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次反复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方法。要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理念,就必须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屈玉香 《教师》2011,(20):73-73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所谓"疑"就是怀疑,对所面临的问题有疑问,迫切需要有人"解惑",因此而"问",没有"疑惑"不会产生"问"的念头,无法去问,这是问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疑促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添上翅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学中,我采取如下几种小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还不错。1.疑问式。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时,下课前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6岁了,可他才过两次生日,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一般来说,他应过六次生日才对,可为什么才过两次呢?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回忆当天所学新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那种"快节奏、大容量"的"题海式"讲练教学,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参与程度差,无法培养具备创新意想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对这种"填鸭式"教学的否定,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各类的教学新方法也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应用型情境设计、趣味型情境设计、悬念型情境设计、疑问型情境设计等四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屈彦奎 《现代语文》2013,(10):46-48
设计说明: 借鉴"考据"理论,对课文三处对比深入挖掘,从旁证文献出发,指向课文文本,弥补文本分析不足,深化学生对梁启超情感与形象的理解。学生发现疑问,提出质疑,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一、抓"错误"引生成,让课堂迸发生机错误在学生的学习中经常出现,教师应该机智地、理性地对待错误,及时捕捉错误信息,让学生通过错误生疑,在疑问中思索"。疑"能点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把探究活动推向深入;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秀娥 《学语文》2012,(3):35-35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相似文献   

17.
1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实验探究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更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有了疑问,就会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8.
杨锦凤 《考试周刊》2011,(30):183-184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就不能不提到提问这个教学技巧。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我校自主课堂的研究中,我进行了低年级语文学科"自主课堂"互动解疑课型模式的探索。《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我们都知道教学常识性课文,学生就会因缺乏生活体验及相应的知识而心存很多疑问,这疑问就是学习的资源,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兴趣点。  相似文献   

20.
庹先德 《教师》2012,(1):81+102-81,1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何谓"有创意的阅读"?它应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另立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