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生物反应工程课程在工科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改革,通过探索性实践教育和引导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学习能力,并通过工程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卓越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该课程的在工科高校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培养,为社会输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卓越应用型工程师。"卓越计划"采用"3+1"的模式,即学生的实践教学累计达到一年,其中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本文就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即忽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重点放在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建立职业资格认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高校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是造就一大批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实验教学无疑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厘清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视阈下实验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教师的"主人翁"和"终身学习"两种意识和抓好良好实验习惯养成、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注重实验骨干等三项工作,正确定位实验教学观,调整实验评价体系,把握学生实验的差异性、指导性和社会适应性,才能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一种以基础工程训练为基础,在实践环节中增强工程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测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6.
崔刚  陆勇 《江苏高教》2012,(5):97-98
按照"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结合国内外工程改革的实践和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可以构建"五平台、四模块、三层面、二要素、一主线"的架构模型。按照这一架构,地方工科院校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以完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针对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在学校阶段的培养途径,提出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和拓宽实践渠道,将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现代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8.
谢芳  赵吉文  张燕 《考试周刊》2014,(88):171-172
随着各大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不断扩大深入,势必会引发高等院校电工学课程的相应改革。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前提下,现有的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运用EDA、MOOC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课程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解决方案。事实证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师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准确定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满足卓越制药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讨式教学手段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讨式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更好的结合。本文通过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目的、特点和手段进行了阐述,结合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展的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参照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开展了研讨式教学,通过课前工程案例—课堂研讨学习—课后总结报告,三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讨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和具体应用得到了掌握,学习内容与工程实际更加贴近,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强,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点高校以“科研”优势为基础,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重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支撑,突出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职高专院校更加侧重于“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拓宽视野、依托优势、突出特点、健全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中的实验课面临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与当前科研前沿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顺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观念、新趋势的要求,能够大大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对于克服过分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弊端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用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思路,高职院校的许多方面将会发生质的飞跃。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高职院校学院精神的基本定位;按教育教学规律运转学校;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做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建立科学公正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实践,从"四技服务"、专利开发、培训鉴定和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社会服务内容等方面对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本科生"翻转课堂"理念的培养应首先营造软环境,帮助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定位,把"翻转课堂"理念渗透于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技能的培养应从微视频的制作入手,控制视频时间,重视视频效果;直接切入主题;视频知识内容的呈现以题目为独立单位进行录制;教师应娴熟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课前微视频中预设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都需要在课堂内化阶段完成;课堂上通过互动等方法,一方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问题理解的深浅程度;另一方面检验教学目的实现与否,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公司办公人员的办公能力的要求也越老越高。本文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提升职业化办公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构建与研究。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掌握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为目标建设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相互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术手段上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开发性。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文艺心理学的自主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习得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顺利与否和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指导是否用心和得力。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力倡导在工科院校中培养不同层次卓越的工程师。沈阳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识别技术方向)依托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利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转变办学理念,勇于推陈出新,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以课程的项目教学为带动,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工科类大学教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力量,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工科类大学教师应是"卓越工程师"与"卓越大学教师"的结合体。工科类大学教师要具有卓越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真实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卓越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同时,教育管理者们在制定相关的入职资格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历、专业等因素,更需要重视"准工科类大学教师"们的内在能力与素养,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资格标准,为培养新时期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