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五个方面并结合例题作了简单的表述.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求异,善于应用数学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欣赏、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主动探究事物的能力,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促使尝试创新,学会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构建新知,不断地得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释疑、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主要从教师敢于抓时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动参与,培养学生释疑能力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释疑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发展始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而且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使学生拥有一颗敢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心.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对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谈如下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斌斌 《教师》2015,(9):88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开放探究时空,增加探究机会;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探完成功;诱导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我们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问;敢于争论,敢于辩论;敢于突破空间想象;敢于超越自我.只有这样,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得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振宇 《教师》2020,(3):82-83
数学课堂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并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敢于提问,为他们的提问创造土壤,让学生的提问积极性生根发芽,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那么,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找到具体、灵活、清晰的解题思路,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高师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铁主阵地。以兴激思,坚持个性发展和民主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形成的重要心理条件。以疑激思,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激思,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激思,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以情激思,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的非良构化设计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冲突的非良构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非线性运行教学流程,建构问题解决良好情境;非良构预设教学目标域,使问题解决指向更高维度;引导学生寻求多元跨域路径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随机应用生成性非良构元素,铸就信息课堂灵动之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质疑批判.与之对应,教学评价机制要及时跟进,给予学生试错机会与充分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要细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置历史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1.课堂出彩来自质疑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这一目内容时,教师首先要  相似文献   

12.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利用化学学科实验的特有功能,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疑"是人们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开端,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并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欧孟麟 《考试》2009,(7):15-15,27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首先要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解放自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改革教学模式,超越自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创设创新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有目的地树立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双向交流,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求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评估该能力的方法.针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建议采取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实际案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设计物理实验等方法.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可以进行课堂小测验、开放性物理实验、物理项目展示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通过这些方法和评估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敢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孙凤琴 《教育与职业》2012,(12):130-131
问题解决是一种认知过程,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着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以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化学知识储备;克服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注重解题思路剖析,培养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毛秀坤 《考试周刊》2013,(41):124-125
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意识,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好奇心,有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意识。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问题: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质疑;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19.
有位哲人说过:"提出一道问题比解决一道问题更有价值。"的确,质疑就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  相似文献   

20.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起主要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而且质疑过程中要有重点,从语文中的词句、课题和内容等方面产生质疑.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