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在具体实践中有其具体目标取向,即:基于资源节约生活方式的物质文明、基于环境友好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基于科技创新道德高尚的精神文明、基于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的政治文明。其中,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公民教育目标更深远更重要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就是协调发展,就是师生相处融洽以及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秩序等多方面的和谐.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理应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学校"两型校园"建设不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化;"两型校园"建设与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相同、目标相融、内容相兼、效果相长,这使它与学校公民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实施"两型校园"建设也是进行学校公民教育,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两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校后勤文明科室建设的内涵(一)文明科室建设的具体意义文明科室建设是高校后勤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科室建设,是把"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和后勤科室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文明科室的建设,相当于基层文明单位的"细胞"建设,是对一个科室的综合、全面的建设,意义重大。(二)文明科室建设的目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根据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向公民教育目标转向,把本专业改造成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抽样数据以及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普通学生为比较对象,以校园综合表现为学业表现测评指标,分析资助对贫困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及一代大学生群体;获资助的贫困生学习动力明显更强,学习士气、学业支持感等略高,学业基础、学习性时间协调、学习目标感、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略低;在学生干部担任、性格取向、学习性校园人际互动等校园参与方面更显"局限";挂科情况无明显差异,但以国奖获得为表征的卓越成长明显更低.在全面完成脱贫的新时代背景下,应从资助对象认定、内容供给、成效评价等方面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资助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抽样数据以及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普通学生为比较对象,以校园综合表现为学业表现测评指标,分析资助对贫困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及一代大学生群体;获资助的贫困生学习动力明显更强,学习士气、学业支持感等略高,学业基础、学习性时间协调、学习目标感、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略低;在学生干部担任、性格取向、学习性校园人际互动等校园参与方面更显"局限";挂科情况无明显差异,但以国奖获得为表征的卓越成长明显更低.在全面完成脱贫的新时代背景下,应从资助对象认定、内容供给、成效评价等方面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资助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连启 《教书育人》2011,(33):44-45
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把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并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在高校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民职业礼仪的具体践行,就是公民"循礼"习惯的养成过程.职业礼仪教育和"循礼"认知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把循礼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循礼与职业形象的塑造、循礼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职业礼仪教育的实效,养成公民循规蹈矩的职业秉性,实现主体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就是协调发展,就是师生相处融洽以及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秩序等多方面的和谐。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教学、生活秩序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几乎成为大学生纪律教育目标的全部内涵。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和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国情来看,这一目标已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纪律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应该是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立足物质文明建设,面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仅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方面,谈…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现代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必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外,还必须努力加强公民的政治观教育,以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农村中的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和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提出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我国所处的实际阶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制定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道德文化现状,探讨以量变实现高校大学生群体诚信建设质变的可操作方式、以校园为阵地的"生态化"诚信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新的精神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主体的教育文化过程等方面的协同性出发,思考和探索公民教育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提高认识,科学定位,正确理解和把握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进而调整思路,规范运作,持之以恒地去抓,这样才能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后勤管理价值取向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了保障.该文以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后勤管理"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提出了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后勤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