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任何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重大的价值,同时,也都有其致命的弱点.当前中职校课程重构是围绕课程的选择性特征,通常由课程空间、时间和复杂性等元素组成.针对当前中职校课程重构的误区,文章以哲学观点审视并分析了中职校课程"重构"应遵循的"五大原则":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间的"扬弃重构"原则;多元课程与技能课程间的"联系重构"原则;项目课程与学习领域课程间的"发展重构"原则;模块化课程与系统化课程的"矛盾重构"原则;校本化课程与统一化课程的"(统筹)兼顾重构"原则.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边界,可以把理论进行 "整体化"的重构与"碎片化"的解构结合起来,在重构解构中加深对其理解,做到因材施教,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等优势.要从转变观念,打造共享的优质微信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具体功能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哲学视域下对中职校课改中“五个融合”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中职校课程改革崇"外(国外职业教育)"、迷"项(项目课程)"、否"传(传统学科课程)"的误区,以哲学观点观照并分析了中职校课程改革中课程"重构"的"五个融合"取向: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间的"扬弃重构"融合;多元课程与技能课程间的"联系重构"融合;项目课程与学习领域课程间的"发展重构"融合;模块化课程与系统化课程的"矛盾重构"融合;校本化课程与统一化课程的"(统筹)兼顾重构"融合。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新闻专业特点,着眼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必须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构建多向度的考核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专业限选课"外贸英语函电"的改革为例,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以外贸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解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重构工作过程,达到突出课程应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中等职校电工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出发,结合职校学生实际,对电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电工学》校本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教材新体系、减少基础理论分析与计算、强化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编排科学化与实用化、结合当地行业与企业特点开发校本教材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高职课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教学模式,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提出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对知识解构与重构,采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岗位的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基本思路。本文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的研究,应用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按照工作体系而不是知识体系来开发课程,即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同时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进行集成,从而建立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课程突破了传统文科课程的知识壁垒,对于文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阐释了跨学科文科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等四个维度上的教学理念,凸显问题导向、教研结合、情感互动、课程思政的创新内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不同要素组合与多样化教学策略解构传统文科教学模式,重构跨学科教学体系,以期促进高校文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分析"门店促销设计与实施"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从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化、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网页设计"课程目前是各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病,不适合这类课程的教学。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课程改革的动因、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对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予以分析。并从该课程的总体设计、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课程实施的阶段与途径等方面全面介绍该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开发高职课程体系,通过解构学科体系和重构行动体系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人才市场调研→职业分析→课程的职业行动能力→知识解构与重构→课程设计与过程设计→课程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设计》课程开发将学科体系的机械类专业6门专业基础课进行解构,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和学生素质分析,对课程进行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  相似文献   

14.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了实战式教学的要求,使课程的建构具备了与行业完全接轨的条件。结合旅行社计调人员岗位要求,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旅行社计调业务》进行解构与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教学项目,依托校内旅行社创新课程实训体系,为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结合毕业生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这种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了此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及方法,在构建新课程体系时,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从而构建符合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教学过程实施及数控机床原貌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数控原理"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合理定位问题,并从课程服务于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魏勇 《考试周刊》2013,(2):22-22
在中职校教育教学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要突出"实用"。作者着重从能力培养、课程整合、学科融合、市场导向、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等职校电工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出发,结合职校学生实际,对电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作了重新定位,提出了《电工学》校本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其中构建教材新体系,减少基础理论分析与计算、强化技能训练,编辑科学化与实用化、结合当地行业与企业特点开发本土教材等做法切实可行,还探讨了校本教材 开发的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