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者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初步探索了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并展开了实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从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内容、实验考核方式、实验课与创新训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目标是提高学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逆向工程"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训练课程中开设逆向工程实训项目,丰富了工程训练的内容,开阔了参训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做了探讨,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研究型教学+创新性计划"教学模式,构建了专题研讨"结构概念设计与创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介绍了课程的构思与设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专题研讨课程有机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本科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实践表明,建立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工程训练中心"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大工程背景,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有着其他实验室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及开放机制。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7.
吴新奇 《文教资料》2012,(28):188-18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发挥该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当前中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电子课程群是工科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为此,我校开展了基于创新能力教育的大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的建设.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66-168
材料成型技术实训是大学生工程训练课程的重要训练模块之一。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契机,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对材料成型技术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系统规划,并分别从功能定位、建设原则、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及方法在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产生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专业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其包括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选拨一流学生;以"科技竞赛"为导向培养一流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以"专业竞赛"为平台培养一流人才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研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把科研训练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改实践证明,采取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设计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详述全方位立体式个性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内容及构建方式,即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丰富自主创新性实践内容,总结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与实施科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详解实施创新教学实践的三种途径,即统筹安排通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灵活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总结实践创新教学特色与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线切割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开设二维创新线切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努力使实训课程任务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先进设备,积极组织创新加工操作培训、搭建开放的线切割加工平台、改造现有装备、支持大学生制作各种创新作品、参加国内外创新竞赛,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介绍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课程规划、教学内容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8,(2):102-107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途径之一.结合专业特点,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就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条件、考核和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导师制"实践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大学生实践中心等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措施.实践表明,这个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教育部开展"卓越计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是高等院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的实施,让大学生了解创新研究的方法步骤,掌握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技术路径,学会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舞台。该文对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的立项、实施等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与美国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分析了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构建高校创新实践平台;将实践性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等方面,提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教育实施方式探讨——以创造学教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学是当前一些高校创新教育中的一门新兴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从创造学课程的独特之处入手探讨了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环节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2):158-160
为提高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质量,本文将创新能力本位教育(ICBE)新模式应用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实践全过程。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全英文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到课程教学过程跟踪检测、"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共享平台构建和"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估所有环节均全方位贯穿创新能力本位教育的最新理论,"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因此,ICBE教育新模式是一种能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本位教育培养模式,在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在"三三制"教学改革背景下,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计划内工作有机衔接和结合,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努力探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