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出征巡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巡塞北、下江南、略河右、征辽东,前后亲巡十次。十次出巡多为前人和当代学者所厚非,或曰其“好大喜功”,或曰其“劳民伤财,诚无可取”;或曰其“旨在游玩”。我认为这种评论是不客观的,隋炀帝在西巡河右时曾说过“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他鄙夷“江东诸帝多传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的陋习(《通  相似文献   

2.
对《病梅馆记》文中“固也”一语,新、旧高二册《语文》课本均注曰:“本来是这样。”笔者认为,此注殊不可解。兹质疑如下: 原文是这样:“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注释表明,作者是赞同“或曰”之见的。照此,对下文作者的相关言行则有诸多不可解之点:1.作者既已赞同“或曰”之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不仅以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和新颖的艺术形式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实绩,而且因其“格式的特别”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长达六十多年的论争。或曰其为现实主义,或曰浪漫主义,或曰象征主义,或曰意识流,或曰心理小  相似文献   

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发展受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是素质教育之“魂”。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铸造素质教育之“魂”?或曰优化课堂结构、环境、教学方法,或曰面向全体、自主发展、教会学习,等等。诚然不错,但这些都着眼于各门学科课堂素质教育的共性。不同学科各...  相似文献   

6.
试谈学生的课堂“隐性”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学生叙述过这样一件事:我英语很差,但我很想学好它。一天上课,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就要轮到我了,我很激动。虽然这次的问题我能回答出来,但还是有些紧张。可是,老师没有叫我,而是叫了我后面的的学生。我顿时无地自容,感到再也没有信心把英语学好了。直到现在,我见了英语就心烦,因为那次我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问题出在哪里? 或曰:学生过度自尊,过于脆弱,是“咎由自取”;或曰:教师失之公正、歧视学习后进学生,难辞其咎;或曰:不健全的教育必然培养出不健全的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或曰:此事小且平常,校园里、课堂上随处可见,不必“莫名惊诧”;或曰:小事不小,它反映了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一种有法不依的状态——教师“侵犯”(有意或无意)学生的正当权益已经“习以为常”…… 读者同志,你身边有无类似的事件发生?你如何看待这类事件?由这类事件你想到了什么?欢迎讨论,欢迎赐稿。来稿限1000字以内,并在信封或稿件上注明“百家争鸣”字样。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 《阅读与鉴赏》2009,(11):27-27,53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与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古今中外的文人往往把它们相提并论。或曰:“诗中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法国拉宾);或曰:“诗是有声画,犹如画是无声诗”(希腊西蒙耐底斯);或曰:“诗如画”(罗马贺拉斯);等等。我国古今也有此类说法的.但对其界胀和联系都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因而在论述中往往抽象概括,似乎有些神奇的感觉。笔者就此问题淡点肤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平日,有些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总爱一次又一次地信手写出这样一些指出其缺点的批语:或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曰“线索不清,条理不明”,或曰:“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得当”,或曰“头尾各异,前后矛盾”,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都与思路的不清有关。如果平时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和训练中学生、中专生按教材内在的逻辑思路读书的思维习惯,这些问题在其思维有了规律的写作练习中也就会逐渐消失。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呢?其做法就是在经常地引导和训练学生依其教材内在逻辑思路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活动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适应和习惯范文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普遍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条成语,有几种提法:或曰“烹狗藏弓”;或曰“狡兔死,走狗烹”;或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里所指的“走狗”是“猎狗”的意思,不是“狗腿子”。)尽管提法各异,却都源自同一个历史故事,表达同一个意思。即:鸟打光后,弹弓就被搁置不顾;兔捕杀后,猎狗就被煮来吃。比喻事情办成后,就把曾有贡献的人害死或一脚踢开。  相似文献   

11.
回雁峰是衡阳市一个风景名胜点。它的得名,《衡州府志》有过这样的记载”: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翔,故名。雁为候鸟,每年春暖北去,秋凉以后又南来。然结阵南飞,相传以衡阳为限,所以王勃《滕王阁序》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历代吟咏,亦多遵“雁不过衡阳”之说。  相似文献   

12.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宋定伯捉鬼》:“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课本注:〔卿〕对人的敬称,您。按:课本的注释不正确。“卿”本是自周始设立的一种高级官衔,战国后期,已用来作为对人的美称。如赵国有虞卿,楚国苟况,或曰苟卿,燕国荆轲,或曰荆卿。  相似文献   

13.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78-81,167-171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  相似文献   

14.
论散文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是一种古老而年青的文体。说它古老,在于追溯其史,可以源至上古,说它年青,在于它生生不息、代代繁衍,每一个时代都可以举出夺人心魄的华章。而今,当历史的大书翻到新的一页,散文较之某些文学样式,却一度处于沉默之势,进而受到“从中兴走向末路”的指责。尽管也有人细数散文佳作名篇,排列散文老将新秀,证明散文的兴盛与崛起,但散文仍然继续受到“走向灭亡”的诋毁。 面对令人困惑的散文,本文无意加入或曰式微、或曰繁盛、或曰趋于解体、或曰走向勃兴的论争。任何文学史,都是后人加在文学身上的解释。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尺度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文体的解释也是如此。散文是一种存在,无论你怎么争辩、无论你是否承认、无论你怎么去概括,它都存在着、发展着、变化着。散文存在、发展、变化着的原因不在于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江总书记《谈话》精神,笔者最近对本校家庭教育现状作了些调研。其总体情况尚好,但纰漏也不少。具体表现有以下七种现象: 之一,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而超限满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顺从孩子需求; 之二,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家里其他人谁也管不了。孩子成了“出笼之鸟”,无所约束; 之三,家教目标不一致,父母严而无格,爷爷奶奶爱而无度,形成了“革命”与“保皇”两派之分; 之四,父母离异后,随母者继父厌管,而母亲又不  相似文献   

16.
《说文》心部训为“忧也”之字辨姚炳祺忧愁之忧,含义蕴藉,内容复杂,《说文》心部训为“忧也”或“忧貌”之字有二十六个之多,统言之皆为“忧”,析言之则有别,或曰“微别”。从这些“微别”中可以领略到“忧”义内涵之丰富多采,及其表达方式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亦可...  相似文献   

17.
楚扞关辨正     
扞关(亦作“捍关”),战国时代楚国西部边境的重要关隘名称。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有“长阳说”和“奉节说”两种意见,俱存清代学者张琦《战国策释地》:“古扞关:在今宜昌府长阳具南七十里;或曰即夔州府东之瞿塘关。”蒐求群书,“长阳说”据《史纪·张仪列传》的《正义》、《后汉书·公孙述传》李贤注、《水经洼》、《括  相似文献   

18.
问尧     
或曰:“尧之圣不逮舜,尧不能用九官、诛四罪,而舜能焉。”曰:“舜之所以圣,由尧之圣。舜之用与诛,宜也。”曰:“然则尧之时,独不可用与诛乎?”曰:“将以遗舜也。”“其以遗舜奈何?”“尧信舜之圣久矣,将举而禅焉,且以信于众,因四岳之举,遂试之。其试由是夫起,圣人不苟以名服天下,心信其德于众。德莫大于用贤诛恶,于是遂  相似文献   

19.
中唐青年诗人李贺,过去有“鬼才”之目,他的诗独具风格,被称为“天地间欠此体不得”的李长吉体,历代诗歌爱好者纷作评介。对他的艺术风格,或曰奇峭,或曰瑰谲,或曰怪丽……,其中以在李贺死后十五年,第一个为李贺诗集作序的杜牧说得最为形象。他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  相似文献   

20.
墨子散议     
墨子,姓翟名乌。生卒年不详,《史记》中无传,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有二十四个字,“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的籍贯,《昭明文选》所载有鲁、宋、楚三说。“五四”时期,有人根据《墨子·贵义篇》有“先生之色黑”的话,认为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实属无稽。新《辞源》说他是鲁国人,就《墨子》书中“子墨子自鲁即齐”的说法及《准南子》中称他是“北方之贤人”,看来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