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3.
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张爱玲散文中爱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里不时透出寒意并不断解构爱情神话、母爱神话、女性神话的张爱玲,在她的散中却留下了爱的意识的踪迹。她描画出来一种苍凉的、凄清的爱情情感体验,她所诉说的亲情之爱是隐在无言语的冷静与眼泪后面。她在叙述女性在男性社会的痛苦和悲凉时,流露出对女性弱势群体的关爱。张爱玲散中的爱的意识是隐在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桃花扇》中杜丽娘和李香君两位女性,是明清女性爱情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她们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女性对自身爱情观念的探索和深化。也反映出现实中女性渴望解放,对个性自由不断追求,暗示了社会思潮的变革和进步。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的觉醒同样会影响现实中的万千女性,为自己而争取幸福,不甘于做闺房淑女.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平等,女性解放的呼声不断涌出,可以说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意识的觉醒,给清代以及后世带来了一定解放思想的作用,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5.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6.
女性题材一直倍受文学作品的亲睐,《诗经》中就有大量为女性所做亦或是用来描写女性的诗篇,尤其在《诗经》的爱情诗中,诗篇从爱情的方向描写了女性在感情世界中的独立意识、自由意识、高尚意识和果敢意识,从而让后世读者从《诗经》中看到了当时社会强烈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有着广阔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有着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六朝时期,人性觉醒的思潮影响着当时的女性诗人,她们在诗歌中用女性特有的意识来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万物,创建了独具女性特色的心灵情感世界,显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精神上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女性,她们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是非常曲折而且漫长的,随着封建势力的日渐衰弱,女性意识正在逐渐觉醒,在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歌颂女性反对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的文学作品。《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杜丽娘,就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勇敢追求爱情的例子,从她们身上体现出女性意识总体轮廓的递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在某小说中深切关注妇女命运,对妇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大力张扬妇女解放思想,形成了进步的妇女观,他的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来自于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也是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他的哲学观、美学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密切联系,泰戈尔生活在印度历史大变革时期,接受的是传统和西方两栖式的教育,加之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他的妇女观存在着矛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天义报》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还大谈妇女解放问题。她以“天赋人权”为思想武器,无情地揭露封建专制主义对中国妇女的迫害,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并力图透视西方资本主义妇女解放的实质,努力探讨妇女解放之真谛。《天义报》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既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也有其空想、反动的一面,代表了业已破产和濒临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妇女地位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这种变化在法律方面主要表现在妇女从男性从属地位向独立个体的转变。民国初年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财产所有权、寡妇立嗣权等方面的法律地位出现了实质性变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女权思想是对维新派的女权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吸纳和重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既为后来妇女权利的发展及其制度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又为女权思想的现代性发展做好了铺垫,对妇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解决当今社会的妇女权利问题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雪莱的诗歌中,分散点缀着大量赞美女性、倡导男女平等、支持妇女解放的诗句。这些诗歌中蕴涵着浓郁女权情结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塑造完美女性形象,阐释男女人格平等。2、抨击奴化妇女丑行,疾呼社会男女同权。3、倡导男女相爱互借,憧憬人类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祝福》,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男女之间多个层次的不平等,从而形象地告诉读者,妇女解放既包括了经济上的解放,也包括了制度上的解放,还包括了文化上的解放.要实现妇女的最终解放,人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封建束缚,获得了参与公共事业的机会和与男性同等的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只停留在争取妇女政治层面的解放上,边区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探讨延安时期边区女性群体的真实性别处境,考察其妇女运动的盲点和历史局限性,可为当今有效地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激荡下,秉着男女平板的时代精神,亲自领导了妇女争取参政的斗争。妇女们采取了上书请愿,舆论回击、“武力”抗议等多种斗争方式,将妇女解放运动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了广大妇女要求登上政治舞台的迫切愿望。尽管斗争的结局很不理想,但是妇女们那种争自由,争平等,争人权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在妇女解放运动走上闪现出不可磨灭的光辉,成为妇女们政治上觉醒的重要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